分享

拙作:那次邂逅

 七星钓客 2018-03-14

 那次邂逅

国庆 十月七日,我参加完三个婚礼后准备返回嘉兴。下午6点多钟,我登上了拥挤的列车。这是一趟绿皮车,先前在读大学时常坐这种廉价低档的车。很久不见这种车了,这种车也只有在春运国庆黄金周才临时增开,和回去时像子弹般呼啸而过“和谐号”动车相比,实在是两个世界。我这次回去又赶上了绿皮车,其实还是有一丝亲切感,仿佛又回到过去艰苦的岁月。

我算动作快的,很快地找到自己靠窗的位子,准备耐心地熬过这即将到来的十几个小时。

过道对面有一个女子似乎比我更早地在了,我可以确信没有看见她随着人流一起上来。她气定神闲地坐在我同一区间斜对面的三排座上,座位前简陋的茶几上放着她一个纸质手提袋。她很安静地坐在那里,从平视的角度看,我感觉到她的高挑和端庄。我有点近视,我向来不敢正视一个年轻陌生的女子。对于这种没有流过汗就轻松上得车的人,我向来没有什么好感!我甚至怀疑是哪家富贵公主特意来体验这种艰苦环境,来感受这满绿皮车里下层百姓流的臭汗味道。因为像她这样的女孩子不应该会坐这种车。

我的旁边坐着一个带着小孩来沪打工的中年男子,很不巧他们一家三口的座位没能连成一排。我想成全他们,但我这边只有两个位子,也不能满足他们想坐在一起的愿望。这时,这个女子站起来让给这个中年男子。这让我有些觉得意外,就这样,这个女孩竟然坐在我旁边了。

一阵嘈杂和忙乱后,车上每个地方都有了人,我的对面也坐了两个素不相识的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大家都不认识,也没打算要认识,所以各干着自己的事。

火车就这样开了,带着各自的梦想与追求;火车就这样开着,装着各自的心事和隔膜。

我再次从不能比肩的高度感觉到这个女孩的身高,坐在我的身边,我终于能看清她的穿着。她上身穿拉链在后的米黄色外套,下身着黑色紧身裤。她身上的米黄色外套做工不算精细布料也谈不上高档,但穿在她身上显得是那么的贴身和淡雅。有点长度的头发打成一个拳头大小的卷箍在后脑勺,用一个不算高档的塑料簪子拴着。

我慢慢觉得她是一个平民女孩!

远处开始有了能聊善侃之人(每回坐火车都会有这样的角色),不时传来他所知道的江湖传闻和经验之谈,在他的旁边有爱听的不爱听都听着。而我周边的几个人一如既往地互不理睬,只有那三口之家不时地在说些话,吃点东西。

火车就这样摇摇晃晃慢悠悠地驶过一站又一站,时间过得可真的慢呀!

意料之中地进入到互相沉默的时刻,我虽喜安静但却不喜欢这种真空般的寂静,我试图让我们的旅途多些生气!对面两个沧桑的小伙是不打算理我的,一个脸朝窗外面无表情的打着电话,一个眼睛已经眯上准备睡觉,只有旁边的女孩安静地坐着。

“小姑娘,你真高。高在你能成人之美,其实刚才我也想让座给他们。高在你的身高!”我先打破了沉寂。

她先是一愣,后来听懂了,露出淡淡的一笑,没有作声。

“你身高多少?我猜1.75,你是打篮球的对吗?”

我自己都在佩服自己的套话本领。

她终于开口了,她说她1.78,不是打篮球的。声音是普通女孩子的声音,没什么特别。

“你这么高应该打篮球,知道上海的姚明吗?我看你就是女孩中的姚明。”

“我们那个穷沟沟里,谁会去那里发现我们,我是在上海打工的。”

她开始讲了一些她的情况,我知道了她是江西九江地区的人,那里出了个大名鼎鼎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我还有个姐姐,姐姐读书很厉害,现在当地的医院工作。我也很爱读书也很勤奋,但就是不能像姐姐一样读出好成绩。后来就被父母安排到上海的阿姨工厂里学裁缝,但我不想依附阿姨,我现在自己独立在上海的服装厂打工。”

这时,姑娘的手机响起来了,我大致听到了些诸如要打电话、保重、放心之类互相安慰的话,看得出父母对这个独自在外打拼的小女儿丝丝不舍。

“我估计你国庆节回去是父母安排相亲对嘛?你大概二十到二十三岁?”

“你怎么知道?我二十二岁。我姐姐现在已经找了个当地有钱的人家嫁了,姐姐很疼我,她们在医院附近买了个服装店面给我,她们说我在外面才二千来块钱一个月,平时下班又没伴只能看书看电视打发日子,干脆回去找个人家嫁了,有个店好在当地打理经营。”

“我想你父母帮你安排的相亲对象肯定是小公务员?”

“你怎么这么厉害!他们给我安排相亲对象是我们镇上税务局里的人,我也不知道他们看上我什么,我是一个打工妹。”

“你姐姐嫁作了商人妇,他们看中的是你的外貌。”姑娘没有说话。

其实我知道了她的选择,通过她给父母的电话,通过我今天还能有缘碰到她。

“你的选择呢?”我明知故问。

“我是不太愿意,因为我不想像我姐姐一样,我姐姐都准备不工作了,就由姐夫去赚钱。我想我还年轻,我想自己再奋斗几年,等有了一定积蓄,再加上父母姐姐的一定帮助,回到镇上开个小的服装厂自己干。我觉得我和税务局的人不是一样的人。”

我真的有点佩服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了。

“我也有个妹妹,她读完初中为了她的哥哥能读大学而放弃了读师范学校,后来到东莞(广东)找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不仅站住了脚,而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高中毕业后出来打工的人生伴侣,现在他们把家安在了厦门。”

我相信她听得出这是我的故事,我相信这也会是她的选择。

“你是做什么的,我以前在车上从来不跟人家说话的,今天,你都知道了我这么多。”

“我不是一个骗子,我是一个老师。”我拿出随身带的语文课本,她很相信。

一路上,我们说了不少话。她说我是个好人。

邻晨四点,我到了嘉兴。斜对面的小孩已经干脆就把全身躺在父母腿上舒服地睡着,对面的两个小伙子已经东倒西歪地困睡得不成样子,我告别了这个有着“陶之遗风潜之亮节”(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身材高挑的姑娘。

我没有留下她的电话,只是跟她说了最后一句话:你能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好样的,祝你好运!

我消失在依稀的雾色中,高高的她消失在继续前行的路上……

2012/01/29

 

 

后记:想写下此文已经很久了,一是想呈现一下当代千千万万打工妹其中之一的生活现状,以及她们现在的爱情,她们将来的婚姻家庭。时下年轻女孩受各种思潮和躁动的影响,多想走人生捷径。而这个我甚至都不知道名字,也没有留下电话的年轻姑娘给了我些震撼。兼以此纪念我的妹妹曾经走过的路。原题是《火车上遇到打工妹》,儿子说用《那次邂逅》,我采纳。只是文拙不能达意,实在有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