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视野下台地茶的商业分析

 刘晋怀 2018-03-15

1949年以后,我国的茶业经济,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其一是从1956年至1984年计划经济时期;其二是从1985年至今市场经济时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从经济学的角度,计划经济属于“短缺型经济”,而市场经济则属于“过剩型经济”。以云茶为注脚,这种经济特征更是显露无疑。

建国初期,从1954年开始,云南全面开展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直到1956年彻底完成。从此茶叶属于“中央掌握,地方保管,统筹分配,合理使用”的计划经济之列。为了支持国家的建设,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创汇的主要产品,茶叶整体的分配原则是:“扩大外销,掌握边销,调剂内销”。这一指导原则,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只有细节上的调整,而无本质的改变。能够大量出口创汇的滇红权重最大,其次是内销的滇绿。作为边销的普洱紧茶,产销量可观,却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上,更多时候需要补贴。外销的普洱茶集中在狭小的香港市场,并借道香港转销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海外。地位完全不可与滇红、滇绿相较。这一点在与云南中茶公司的副总王吉祥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印证,直到1992以前,云南中茶公司,负责滇红销售的都是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部门,滇绿也是如此,而负责普洱茶销售的只有五六个人的小组。对于今时普洱茶市场的盛况,王副总坦言:“这有谁能想的到呢?”

计划经济时期,普洱茶仅仅供应边销、侨销香港等市场,还常常力有所不逮,所以才有广云贡饼等茶,都是以普洱茶的名义进入香港市场。对于率先富裕起来,曾经有着“亚洲四小龙”之誉的香港、台湾等地来说,茶叶市场容量体量不大,再加上有历史上积累下来的陈老普洱茶,对于普洱茶的需求并无紧迫性。而对于地域广大的内销市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于普洱茶又几无认识,更加之作为一种短缺经济下的产物,想买也不容易买到。这种由计划经济提供产品,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局面,直到1985年被打破。随着流通体制改革,茶叶由二类物资被下放到三类物资,朝着由市场经济来调节供需平衡的方向发展。香港凭借自己特殊的窗口地位,成为普洱茶市场经济的引领者,既转口做台湾、东南亚、海外的普洱茶贸易,亦开始注意到大陆的普洱茶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经济运行有着属于自己的商业逻辑,获得商业话语权,无疑是对己最为有利的。就是在这种语境之下,一个是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的老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另一个是云南名山古树茶,作为承继老茶传统的明日之星,渐至于获得市场的追捧。过往可品的号级、印级老茶,未来可期的云南名山古树茶,都被赋予了高贵的出身。其中核心的要点是产自云南名山、采自古树、古法青饼、越陈越香。

当这一套商业语系建立起来之后,为了确保商业上的高回报,必需确立老茶、云南名山古树茶的稀缺性,才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同。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的老茶”不断被强化宣传“喝一片少一片,喝一泡少一泡!”而新茶中,只有“云南名山、乔木古树、古法青饼、越陈越香”的稀缺性产品,才能担负起未来老茶的历史使命。不得不承认,这种商业模式确实成功了。回顾过往,这30多年之间,大陆的普洱茶消费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到如今真正的“名遍天下”。港澳台普洱茶商的特点非常明了,并不追求将企业体量做大,而是追求个体的高额回报。既往的号级、印级老茶是稀缺的,未来可期的云南名山古树茶是稀缺的,掌握了少量的稀缺资源,从而达到撬动整个普洱茶高端市场。为此,他们选择了战略性的放弃,既有产品,又有资源。相较于号级、印级的老茶,甚至于现在的云南名山古树茶,七子级的普洱茶获得的认同度要低很多。原因是茶商们宣称,七子级的普洱茶来自于现代化大面积种植、现代化批量生产的产品,永远达不到前者的品质,也无法达成前者的价值。在这种二元化的思维下,后者被冠以“台地茶”之名已经呼之欲出了,2000年以后被彻底传播开来。回溯过往,从1995年开始,港台茶商亲身垂范,奔赴云南订制所需之茶。随后大陆茶商跟进,且有后来居上之势。名目繁多的云南名山古树茶,终至于达到史上最热络的时候。两相对照,备受诟病的台地茶,处境艰难。台地茶的未来,路在何方?

2012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的总结:2012年云南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涉及茶产业从业人口达1100多万人。云南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云南省成品茶总产量17.03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为8.13万吨,绿茶产量5.05万吨,红茶产量3.62万吨,其他茶产量0.24万吨。数据是枯燥的,但也最具说服力。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滇红与普洱的地位惊天互换,发人深省。即使是普洱茶在现在云茶中的地位如日中天的时候,我们也应当知道,当下在国际市场上红茶仍然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国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红茶非滇红莫属。其次是在我国的内销市场,绿茶仍然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里隐藏着一个少有人注意的市场,一直以来我国最大量的茉莉花茶茶坯都来自滇绿,云南的元江也是中国四大茉莉花茶的主产区之一。云茶的发展,现下由普洱茶担当大任,但同样需要普洱、滇绿、滇红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关乎云茶的命运,需要云南省进行省级战略规划,但也是云茶必由之路。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多次发表题为“植物多酚——第八营养素”的演讲,每每在演讲的最后,都掷地有声地宣称:“普洱茶,云南人说了算。”可惜从市场经济来看,并非完全如此。普洱茶是由市场经济决定导向,普洱老茶的市场如此,云南名山古树茶的市场也是如此。念好普洱茶市场经济的真经,才能有更大的收获。与千万计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云南涉茶众生来讲,这才是最大的福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