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家训】走进家风家训,聆听他们的故事(二)

 我的书海601 2018-03-15

聆听家风家训的故事

又到了聆听家风家训的时间了,上次我们分享了“周海婴”的家风家训,今天我们分享一位历史人物的家风家训的故事。

蔡元培的家风家训

故事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创办爱国学社,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被称为“北大之父”。

蔡元培幼年时,宽厚的父亲和严谨的母亲是他家庭教育的老师。父亲蔡宝煜是钱庄经理,在世时宽以待人,亲朋来借贷时从不要借条,结果去世时,大家都自动归还,说良心上不能辜负好人。

父亲去世时,蔡元培十一岁,大哥十三岁,三弟九岁。坚强的母亲力辞亲友对孤儿寡母的捐款,靠那些还款及典当首饰,节俭度日,独力将孩子抚养长大。虽然清苦,却并没有因此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在蔡元培的回忆中,母亲家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慎言”。但凡家中来客,母亲都要前思后想,不愿说错一句话,使他人误解或不快。客人走后,母亲还会给孩子们讲解,如何与人应答,如何举止言谈。

蔡元培读书时,若日间不能完成功课,母亲会陪着他点灯入夜。但是有时时间太晚了,没有思路,母亲就让他先睡,黎明再叫醒他,彼时文思泉涌,竟能一挥而就。因此,蔡元培养成了晚睡不如早起的好习惯。

蔡元培后来创办学校,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提出新旧思想“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主张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提倡“学术自由”,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在生活中,他非常注意家庭教育,提倡因材施教,自由发展。大女儿蔡威廉喜欢画画,他就带她赴欧洲游览博物馆、美术馆,使女儿对西方艺术感受深刻,进而留学比利时和法国里昂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成为优秀的画家。

小儿子蔡英多也喜欢画画,蔡元培就领他去刘海粟先生处请教,还说:“有了美术的兴趣,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果然如此,蔡英多后来就读华东航空学院,在航空机械方面卓有建树。

1937 年,蔡元培去南京开会,带回三本精美的纪念册,送给蔡睟盎、蔡怀新、蔡英多,分别题着“智者不惑”“富贵不能淫”“好学近乎智”的句子,是他针对各人独特的气质和优缺点所写的。蔡元培的其他子女中,蔡无忌是我国现代畜牧兽医事业的奠基人,蔡柏龄是物理学家,蔡怀新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小女儿蔡睟盎是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员。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最适宜的土壤。

上海华山路303 弄16 号是蔡元培的故居,由于房子是租的,当年上海市市长陈毅曾说蔡夫人(蔡元培妻子周峻)住的房子不收房租。周峻去世以后,蔡睟盎、蔡来新主动申请缴纳房租, 说做子女的不应该享受政府给母亲的优惠,体现了蔡氏家族的良好家风。

微信公众号

江北姐妹

jiangbeijiemei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来源于搜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