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二胡乐曲表现艺术中的形象思维

 风吟楼 2018-03-16




两千多年前,一个叫伯牙的人在山中弹琴,心中想着表现高山,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听到后就说:“威威兮若高山”:伯牙想着表现流水,钟子期马上领悟说:“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就再也没有人听的出伯牙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于是伯牙悲痛之下将琴摔毁,再不弹琴。这传诵千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给我们一个深深的印象。音乐中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伯牙弹奏的音乐就向钟子期传达了两个明确的音乐形象。即“高山”与“江河”。演奏者在表现作品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形象思维来领会与表现音乐形象。

       在具体谈到二胡乐曲表现艺术中的形象思维之前,我想先谈一下音乐中的音乐形象问题。因为形象思维,先要涉及到音乐形象这一概念。在许多专业性的书刊中,都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各抒已见,提出了很多的见解。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观点:一种肯定音乐中有音乐形象,一种是否定音乐中有音乐形象。就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观点。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好像通过这些作品直接触到了实际生活一样,有时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存在的”,“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这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引出了艺术的形象性特征,音乐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形象性同样也是音乐的基本特征。既然从追溯艺术的渊源能够得出音乐具有形象性这一特征,而且形象性还是音乐的基本特征这一结论,那么音乐中是否存在音乐形象这一问题就不必再多讨论了。那么,音乐形象到底是什么?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这里所说的形象一般是指人物和人物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包括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自然物,另外很重要的,它还是表达艺术家自己对某种现实生活的感受、思想、情趣等等。具体在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包括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抒情性作品中的意境。(意境作为一种音乐形象,包括情与景。)也就是说,音乐形象不光是指人物形象、花鸟虫鱼,还泛指感受。“并非所有的音乐都是向我们描述具体的故事或具体的感情,真正出色的音乐作品表达的恰恰是作曲家那无法言喻复杂的感受。”

       ②比如二胡名曲《怀乡行》,就是通过缓慢、深沉的旋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流亡之悲和忧国之痛,情感真切,意境深邃,听来格外感人。这说明了音乐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


(二)


       下面再谈音乐形象的显著特点——可感性。音乐反映现实生活,主要是通过表达感情来体现的。音乐形象的具体可感性主要表现在它直接诉诸听觉,用可以感觉到的音响来打动人的感情,而且给人以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如阿炳的《二泉映月》,那令人沉思的乐句,那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音乐语言,那朦胧的幻想和希望,那迭宕起伏、抑扬顿挫的旋律,向人们表现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情感变化,把一个开怀刚毅倔强、在黑暗社会里又无法改变这一切,却又充满着一线希望和期盼的旧艺人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听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在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作品中,可以被欣赏者凭视觉或听觉直接感受到,是一望而知、一听就明白的,因此这类形象是直观性的。而音乐的形象是非直观性的、间接性的,人们不可能真真切切地看到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而只能在“听”的过程中,凭借想象间接地感受音乐形象。这就联系到人们在表现艺术中的形象思维问题。

       音乐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而且是非直观性的。作曲家创作时赋予作品以音乐形象,演奏作为再创作,这要求演奏者充分运用想象力,在头脑中再现这种音乐形象。而形象思维,就是再现音乐形象的主要方式。

       人的认识活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艺术的认识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这个术语,别林斯基早先的说法是“寓于形象的思维”。

       ③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思维活动始终结合着具体生动的形象。它不是像科学的抽象思维那样,抛开具体生动的形象材料,最后用概念做出普遍性的结论,而是始终不离开具体生动的材料,并且用活生生的形象表现出来。离开具体生动的形象,形象思维就无法进行。音乐其实在艺术中是最不善于描绘具体图象的,然而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在我的思想中总有一幅画,并且按照这幅画去工作。”比如刘北茂先生创作的二胡曲《小花鼓》,就描写了新年到来的时候,锣鼓喧天,歌声悠扬,儿童们兴高采烈地打起小花鼓来欢度节日的场景。又如曾寻先生根据内蒙民歌创作的《拉骆驼》,就以简炼的手法、优美的曲调描写了一支驼队在无垠的沙漠中行进时的几个场景。这说明,如果艺术家的头脑中失去了形象,笔下也就不可能出现艺术形象。同样的道理,如果演奏者的头脑中没有形象,他的音乐就不可能向人们传达一种鲜明的音乐形象。 

       形象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之所以需要想象,首先因为艺术创作需要虚构。艺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是艺术家在对实际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图和美学理念重新安排过的。艺术构思是通过想象来进行的,缺乏想象,就难以进行艺术虚构。形象思维要运用想象,还因为不管是创作还是表现,都必须设身处地体验自己表现的对象。比如二胡名曲《江河水》,乐曲描写了在万恶的旧社会,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被官府抓去服劳役,遭到百般虐待死于外乡,妻子闻讯,悲愤欲绝,来到当时送别丈夫的江边遥祭,对着滔滔的江水,嚎啕痛哭,用血和泪愤怒地控诉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滔天罪恶。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一个在江边哭祭丈夫的东北妇女形象。可演奏者并没有这种经历,他要如何真实感人地表现这一形象呢?只有通过演奏者运用想象,通过大量的思考、体验,仿佛切身感受到失去丈夫的痛苦和对社会的控诉,仿佛自己就是乐曲中的这个妇女,在诉说,在哭泣,将乐曲塑造的人物与自身融为一体,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成功地塑造好乐曲中的人物形象。这一切,都离不开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演员要消除自己同角色之间的界线,走进角色的精神世界中去,达到‘就是我’的创作境界,离开了想象也就别无他法。”

       ④形象思维的第三个特点,是思维活动中充满着感情。艺术家进行创作时,总是仿佛生活在自己所要表现的情景之中。演奏家表现作品时,总是用心去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并融合自己的感受,用心去表现这种情感。他们为高尚的人物所感动,为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或者对恶劣的行为和现象感到忿忿不平。试想,如果音乐不能传达任何情感,将是多么的枯燥无味。

       形象思维的第四个特点,是必须借助于各门艺术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料。音乐家不结合音调和节奏,舞蹈家不结合形体动作等等,就不可能完成形象思维的全部过程。演奏者运用形象思维来表现音乐形象时,必须借助于乐曲中的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语言材料。欢快的情绪就用较快的速度、较为跳跃的节奏、轻快流畅的旋律;忧伤的情绪就用缓慢的速度、平缓忧伤的旋律等来表现。比如二胡曲《赶集》,就以情绪欢快的小快板、时而轻巧、短促,时而连贯、优美的旋律和幽默诙谐的曲调描写了农村妇女在赶集时的生动情景。古曲《阳关三叠》,则以缓慢的速度、柔和的音色、沉郁的语气和抒情的旋律描绘出一个依依惜别、深沉伤感的送别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