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感慨:写时评的出路在哪里

 冰剑穿心 2018-03-16
    一点感慨:写时评的出路在哪里

   从周一到周三,跟着老板到杭州香格里拉开了三天董事会(当然我可不“懂事”),亲眼目睹了酒店里那些富人们的生活,突然就有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我在想,什么时候有钱也有闲地到香格里拉去奢侈两天?慰劳自己一下?但至少在目前,非我能消受得起。
再转头来看我们写时评,一方面是开辟时评版的媒体越来越多,朋友们有了更多的发表园地,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加入到时评队伍中的作者也呈直线增长,高手越来越多,发表越来越不易了啊。而且,我们面临的困境是,早已有人指出我们的国民经济已增长了好几十倍,但稿费标准却只提高了几倍而已,而这一成不变的稿费标准还要受通货膨胀影响有走抵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是5%,如果稿费标准不变,那么实际上,同样文章的稿费,作者在今年拿到的100元,其购买力就只相当于去年的95元,大家不知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

    写作,或者说是写时评,只要水平不差,能坚持写,可以保证生活无忧,但要想发财那是不可能的。曾有文友讲过,一个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如果有一定的资本,做生意一年挣个10万问题不大,但要靠写作、写时评,一年挣个10万不说是天才,也算是奇才了。而且其付出的必是艰苦的努力。
那次门卫说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刚好公司高中毕业的女副总也在跟前,她问一篇文章多少钱,我说七八十元,她不屑一顾地“唏”了一声。她当然看不上,因为工资极高,而且光房租收入一年就有数万。
我突然在想,我们写时评的出路是什么?当我们为了爱好、正义感、责任感或者说为了挣点稿费外快而写时评的时候,时评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当然,我这种想法似乎有些狭隘和自私。因为时评还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我在想,写时评永远也不可能保证我们过上住有房、行有车的生活。也许,我得重新考虑时评在我生活中的定位。时评还无法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写手的最终发展方向一般是编辑或者是记者,但在目前这种僵化的用人体制上,“聘用”的身份很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也许,大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时评在自己生活中的定位:
如果写时评仅是业余的爱好,那最好不过,权当表达思想,自娱自乐。但如果您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事业单位的人员,也许应该注意一下自己是否有提拔的希望?因为时评一般都不受领导的待见。我在政府工作的时候,一位领导亲口说过:“《杂文报》的文风太要不得!”如果您是他的手下,也许一辈子都没戏了。
也许真是应了人微言轻这句话吧,我们的意见叫时评,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叫议案、提案。
也许就那么一句有点悲观的话,写时评写不出事业,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时评人,都要掂量好前途和时评的关系。因为,时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我衷心地祝愿那些体制内的时评人们,“能写”是你们可能被提拔的重要资本,我祝愿你们都能当官,当大官,然后通过自己的权力推动社会进步,这比一味地写时评有效得多。
我不是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而是说,在这个越来越崇尚财富的社会中,我们无法挽回文字价值下跌的趋势。有人笑着告诉我说,解放前,大学教授的工资高得很哪,而且发表文章的稿费也高,所以教授们过的都是中产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