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面向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罗素 哲学与宗教是彼此独立而又包容的,它们有共同的交集,有着互不相同的特性。哲学与宗教起源于人类灵魂对生命的疑问和对宇宙的思考,目标是想要获得灵魂上的充实。它们都是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本质上都是人类对自然、生死、社会、宇宙的认识。简单说就是解释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如果人是万能的,且洞悉一切那么哲学与宗教便不会存在,哲学与宗教研究都偏向理性,哲学倡导理性至上,宗教中也有依靠理性思辨的内容,它们就像是一对异母的孪生胎儿,彼此交集又彼此相抗衡。 哲学又不同于宗教,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哲学家的身影无处不在,它就像星星一样,指引着人们回家的方向。宗教对自然或生命产生疑问后寻找到的答案都是一成不变,固定乃至死板,这种固化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制约新理论发现的阻力。相反对哲学的研究不时会得出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或设想,正如研究真理永无止境,哲学就是对宇宙进行终极疑问做出回答的学说,哲学的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即使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宇宙中的终极真理如何,但是哲学的这种对真理的探索精神本身就是人类伟大灵魂的展现。 无论哲学还是宗教都是人类的信仰,宗教的对于整个世界的信仰体系已经设立完备,只等待着它的信徒去相信、去赞美。宗教认为相信这种绝对的精神实体——“神”就可以得救。哲学界则反之认为世界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神,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哲学提倡独立思考、怀疑精神,在怀疑中不断接近终极的真理。 很多人年轻是血气方刚,挥斥方遒,而到老年时却十分迷信(例如牛顿)。人生就是一条不断朝永恒真理迈进的路,每当人克服一次人生磨难,可能就会怀有一种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这种感悟也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而当岁月的皱纹让我们在这条探索的路中觉得探索真理很疲惫时,人类就会选则一个现成的固定思想体系——“宗教”来充当自己的精神寄托,随之在探索真理的路上也会停止下去。 哲学与宗教一般都有成形且复杂的理论体系,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但需要科学作为基础,宗教也不仅仅是无端的幻想,也会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宗教又是无限的,他的理论有可能也会为科学提出丰厚的假说,促进科学的发展。宗教和哲学都是人类对问题的终极探索,他们的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使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始终充满憧憬与美好。 以上为小编个人总结,小编知道有很多大哲学家都对此事进行论述,因此我说的肯定不充分,希望朋友们多多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