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军服中的“兵”与“勇”字, 虽一字之差, 但其地位有天壤之别

 山地之仔 2018-03-17

清朝军服中的“兵”与“勇”字, 虽一字之差, 但其地位有天壤之别

书生爱丽丝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无论是官爵还是官吏,都是有着自己的制服的,而且为了区分级别的大小,往往都会在穿着上做出一些区别,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容易的辨别其身份了,而今天小编要和你说说在大清朝的军队中,一般在士兵的身上会出现“兵”和“勇”字,虽说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地位却有着天壤之别了。

清朝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必然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清朝的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为八旗兵和汉兵。要知道清朝最初的兵只有八旗兵,而汉兵则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才渐渐的出现的。其实在最初,清朝的八旗兵的战斗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清朝统治了中原之后,因为旗人自恃地位高,并整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如此一来,这些旗人们便日渐变得懒惰,并还到处挥霍风流,甚至到了后来,八旗军们平时都疏于训练,其军纪散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八旗军又怎能有好的战斗力呢。

不过幸好清军除了有八旗军这支队伍之外,还有绿营兵。虽说绿营兵是由从汉人那里筹集的武装力量,但是绿营兵和八旗兵一样,都是属于朝廷的正规兵,只不过相比八旗兵来说,绿营兵的地位没有那么高,像军事要塞和守卫皇宫等地,都基本上不会出现绿营兵的身影。但是绿营兵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像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绿营兵的功劳了。后来也许是康熙看到了这个现象,才下令要号召八旗子弟重振军威。不过这对于八旗子弟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随着后来战事的缘由,清朝光是靠绿营兵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当时的朝廷便想到了充分利用上当地的力量,为此才渐渐的在地方上招募一些乡勇。所谓的乡勇,简单来说就是临时性的武装力量,要是遇上战事紧张的时候,乡勇们便要配合军队直接参加战争,要是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便回到了家中,并继续成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说,乡勇并不算是清朝的正规兵,为了与正统的军队区分开了,在他们的服装上会刻印上“勇”字。

虽说在待遇上,乡勇比起那些正统的兵差了许多,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战场中,乡勇们往往是冲在最前面的,而那些大多数所谓的正规兵都是喜欢好吃懒做,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也正是“勇”兵的这种英勇,最后也是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而那时曾国藩也开始训练湘军了(属于勇的一种),再到后来,勇兵也渐渐成为了国家的常备力量,其地位也才自然的有所提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