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The Push》,我发现了社会实验性真人秀好看的三大原因

 alayavijnana 2018-03-17

 

最近,心灵魔术师达伦布朗的一期真人秀《The Push》火了。

 

这期节目通过实验,对“社会屈从性”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实验中,达伦布朗试图让一个叫克里斯的男子,在72分钟之内完成将一位陌生人从高楼推下去的谋杀决定。

 

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一个正常人为什么会去谋杀另一个陌生人?但是在这一期节目里,达伦布朗通过一步步的实验和情境布局,完成了这场“楚门事件”式的实验。

 

说到达伦布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位来自英国的著名心灵魔术师。他曾公开电视直播自杀、公开直播猜彩票、组织公众盗窃等,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而这次的《The Push》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场心灵魔术,通过实验去证明“社会屈从性”的极致可能性。

 

 

不管算不算心灵魔术,但从最后的呈现来说,这绝对是一期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真人秀节目,这也是冷眼君非常喜欢的一类节目题材与形式。

 

在看过《The Push》之后,冷眼君决定再来聊一下这类节目,我们会发现这类真人秀之所以好看其实是有很多共性的。

 

不过首先,我们要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带有实验性质的真人秀?《The Push》当然是,用带有魔术色彩的方式去测试一个人的“社会屈从性”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极致。除此之外,还有《我们15个》这样探索社群生存概念的实验真人秀、探索创造全新语言实验的《巴别250》、探索集体协作与个人利益的实验真人秀《Chained》、探索史前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关系的《史前一万年》、探索高中辍学原因的实验真人秀《高中卧底》等等。

 

所以总结起来,冷眼君认为这类节目大概包括这几点共性:

1、节目中各方动机都很清晰

2、极具悬念感的故事结构与叙事

3、素人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一、动机

 

动机问题其实是很多真人秀节目所忽略的点,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档节目的出现,很多动机问题其实都没有解决。

 

比如观众为什么要看这个节目,看的话看什么?节目中参与者的参与动机是什么?观众与节目参与者的观演关系是什么?等等。

 

而对于这类实验性真人秀来说,动机问题其实都非常清晰,简单说就是实验人物、实验目的、实验方式等元素,这也是这类节目能够快速吸引观众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The Push》中,达伦布朗其实是设计了一场大型的“楚门事件”,从一开始就会把实验的目的、人物交代清楚,即让观众看看在达伦布朗的设计之下,那位叫克里斯的能不能最终将伯尼从高楼推下去,导致谋杀。所以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看这档节目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来看达伦布朗的这个实验能否成功,并且通过这个实验去思考“社会屈从性”的问题。

 

至于节目中的参与者动机,在《The Push》中其实包括了两层,一层是设计者达伦布朗的实验能否成功,另一层是克里斯会不会完全进入到达伦布朗的实验中去,并完成实验。

 

 

所以回到观演关系,简单说就是观众来看达伦布朗的这个有关“社会屈从性”的实验能否最终成功,双重的人物命运感,让观众从一开始就与之建立,观演双方的动机都非常清晰。

 

如果把动机作为一个公式,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其它实验性真人秀的动机分别是什么。

 

比如,冷眼君很喜欢的《巴别250》,节目将来自巴西、法国、委内瑞拉、俄罗斯、中国、泰国和韩国7名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年聚集到一起,这群人的母语各不相同分别是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中文、泰文、韩语,节目最终目的是想要创造一个所有人可以交流的全新“巴别语”。

 

那么,观众的观看动机就是看节目最终能否创造出一门新的语言。即看节目中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青年,通过各自的母语沟通,最终能否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巴别语”。

 

 

对于7位参与者的动机来说,他们之间的相处就成了这场语言实验能否成功的基础,他们必须通过非常有效的沟通从而实现一种全新语言的产生。他们是这场实验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也想挑战一下这个实验自己能否完成。

 

再比如《Chained》,这也是一个社会实验,一档来自挪威的节目。节目中一共八位素人选手参赛,一根锁链将他们捆绑成一个整体,需要相继完成8个任务。假如顺利完成单期任务,就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如果任务失败,奖金没收,还必须淘汰一名表现最差的选手。八个任务的难度系数会持续升级,奖金也会随之翻倍。所以,如果剩余的选手人数越多,那他们获得的奖金也越丰厚,奖金将全部用于慈善公益活动。

 

 

在这场实验里,观众的观看动机就是看这8位素人最终的命运如何,即看看这场实验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对于参与者来说,这季节目就是一场有关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探讨,谁会留到最后,谁会获得奖金,谁会被淘汰,谁又会因为奖金的分配而故意淘汰掉自己的同伴?这都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参与动机。

 

还有《高中卧底》,因为在美国每年的高中辍学率非常之高,于是节目邀请了多名卧底进入到位于堪萨斯的高地公园中学,以这所高中为例去寻找全美高中辍学的深层原因。

 

 

对于观众来说,观看动机当然就是看看这些卧底能否寻找到辍学率急增的原因,同时也要看这些卧底能否卧底成功。对于这些卧底来说,他们除了配合完成这个实验之外,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参与动机,有的是为了教育学的课程研究,有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现在的高中生如何寻找到自己,但最终都是要帮助到这些高中生并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所以在这一类实验性真人秀节目里,一旦动机明确了,节目的基本故事逻辑也就随之成立,观众知道看什么,参与者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来,来干什么,命运关系或观演关系都非常清晰,这样的节目就一定不会难看。



二、故事

 

解决了上述的动机问题之后,如何把这场实验的过程讲清楚,也就是这个故事究竟该如何结构和叙述,就成了接下来的关键点。

 

其实对于这类实验性的真人秀来说,因为是实验,所以实验的逻辑性很强,每一个步骤都会很清楚,层层递进的节奏不仅会让实验的参与者慢慢入坑,也会让观众随之入坑。

 

在《The Push》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实验故事的精彩讲述过程。

 

首先达伦布朗先在节目的最开头做了一个小实验,告诉观众所谓的“社会屈从性”到底是什么。达伦布朗让一个陌生人扮演警察,通过严肃、权威的语气,让对面咖啡厅的店员完全遵照电话中的这名假警察的意志去行事。结果实验非常成功,因为电话中语言的笃定与信息的准确,使得店员非常信任,从而任由指挥。

 

 

当观众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达伦布朗的实验才真正开始。接下来,故事就开始详细交代细节设定,他们将组织一场拍卖会,通过场景的布置和名人的背书,让整个活动变得十分真实,然后整个场景都在50台隐藏摄像机的记录之下,就像《楚门的世界》一样。

 

 

至于谁是那个“楚门”,当介绍完实验的场景之后,真正的主角克里斯登场。并且从那一刻开始就告诉观众,克里斯就是那个会将别人从楼顶推下去的那个人。

 

 

没有任何征兆,还没有真正进入故事情境,但是节目就已经告诉观众实验的结果,于是观众将带着这个巨大的悬念点,从一开始就目不转睛,生怕自己会错过那个关键的信息点。让观众带着结论进入故事,从而认真的去对待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是多么聪明的讲故事的方式啊。

 

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就是克里斯在一个叫汤姆的引导之下,一步步走向最后的环节,具体的过程冷眼君就不赘述了。但必须强调的是,达伦布朗是通过大量的细节作为辅助,每一个行为细节都是有效的,让整个故事呈现出极强的递进感,并且有大量的倒计时,不断提醒观众实验结果即将到来,制造极强的悬念感。

 

 

值得一提的是,汤姆是一个关键角色,他用极其有感染力的话术和大量命令式的语言,和克里斯一起逐渐进入到这场实验中去,也是这场实验成败的重要人物。

 

 

当然,围绕克里斯的这场实验最终以克里斯拒绝将人推下高楼而结束,看起来似乎在说明这场实验是失败的。但是在结尾处,节目放出了另外三个人的实验过程,而且无一例外的是,另外三个人的屈从性都更强,最终都把人推下了高楼,完成了实验。

 

 

也就是说,实际上达伦布朗一共完整的做了四次这样的实验,克里斯是唯一一个最后拒绝的实验者。但必须承认,克里斯的整个实验过程的讲述非常精彩,几乎是教科书级的故事案例。

 

 

所以回到故事这个部分,因为这类节目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故事的线索会很清楚,故事结构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只需要稍微有一些结构性的改变,悬念感就会变得大不一样,但一定是好看的故事。



三、素人

 

最后说到这类节目的人物,我们可以发现,这类带有实验性质的真人秀基本都是素人。原因就是这类节目具有极强的实验性,也就是真人秀的规则非常清晰,于是在这种强规则之下,素人就足够胜任这个实验的角色了。

 

也就是说,当有了强规则的制定,节目的看点就不再是我们通常习惯的明星,而是这场实验的过程本身,以及实验结果。所以只要规则合理,素人可以被大量替换。就像《The Push》中,达伦布朗实际上进行了四场一模一样的实验,理论上还可以进行更多次的实验,以此来证明“社会屈从性”这件事。

 

所以冷眼君一直认为,好的真人秀一定是素人为主角的,名人只是该真人秀模式的特别版本而已。而且只有是素人主角,这个节目模式才有可能持久,要知道,素人群体以及素人群体的故事性远远大于名人,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聊了这么多,回顾这一类节目好看的共性,动机、故事和素人,当这三点都解决好之后,实验性真人秀节目自然也就会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