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一葉一如来 2018-03-17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二月二了,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龙头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 。龙被人们认为是祥瑞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也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祈望龙抬头来镇住毒虫,因此这一天被人们称为“龙头节”。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个时候,降水增多,天气转暖,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庆祝“龙头节”主要是为了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民间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吃“龙食”

01

一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一定离不了这个节日的特有美食。过二月二,人们讲究“沾龙气,吃龙食”。由于龙的各种吉祥寓意,在这一天不少饮食也都被加上“龙”的头衔:吃炸糕谓之吃“龙胆”,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吃春饼叫做咬“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伴随着春回大地的暖意,各地人民将这些习俗演绎的有声有色。


炒玉米

02

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玉帝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因此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便保留了下来。


炒豆子

03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理发

04

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到“二月二”才解禁。并且人们认为这一天理发,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就会顺风顺水。


祭土地神

05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禁忌

06

二月二民间还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现在这些习俗有很多已经渐渐淡化了,但像二月二的禁忌、饮食等至今还依旧保留着。所以在这一天还是要吃龙食、理发,避免禁忌等,以求得一年的好运和顺利。

有的家乡还有“二月二吃凉粉”等其他习俗,你的家乡有哪些特有的习俗呢?或者你在这个节日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一起探讨你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