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聊民俗之二月二龙抬头

 xiaotunwh 2020-02-24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俗称“龙头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春天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与中国古代星象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按东、西、南、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所谓的“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月二,龙抬头”指的就是仲春苍龙星象,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之下,故称“龙抬头”,民间认为这一天也是苍龙“登天”的日子。古代先民关注到龙星升天的天象与农事时节结合,认为龙星升天是雨季开始的标志;就把“二月二”这一天作为专门祭祀龙神的节日。来表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因而有歌谣“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因而在农村用草木灰洒成大圆圈表示粮囤,每个粮囤中间放上不同粮食,祈愿粮食大丰收。

二月初二日为龙头节,传说最初起源于伏羲时代,伏羲“重农桑、勤耕田”,每年二月初二,往往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也相继效法伏羲,在这一天下地耕种,都是“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要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说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让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能降雨。不久,龙王见百姓颗粒无收的惨状,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这年二月初二,人们想到玉米、黄豆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炒黄豆,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把龙王诏回天庭。从此,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民间就爆玉米花吃、炒黄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吃的面叫做“龙须面”;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据说这一天吃的“春饼”,也是由“龙鳞饼”而来。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其实,二月二最早应该渊源于上古的土地崇拜,也就是祭祀社神。“社”就是祭祀土地之神的地方,也就是现在咱们时常见到的“土地庙”。土地神最早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皇天后土”中的“后土”,据说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弄得天塌地陷,女娲补了天,共工的儿子后土就填了地。天帝因此封他为土地神。

土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祭祀后土”就体现了古代人民尊天亲地的原始崇拜。周代的始祖教人民耕种,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尊他为后稷,也就是谷神、农神。从周代开始把土地神和农神一起祭祀,也就是“社稷”共祭,久而久之,也就以“社稷”代表国家,就是“江山社稷”中的“社稷”。这在《诗经》《礼记》里面都有体现。后代,天子“社稷”共祭,民间只是“祭社”。因此二月二,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代祀社神一般是在春、秋两季举行。汉代以后,常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节,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节。按《洪范》五行为水、火、木、金、土,它与天干中的戊日相对应,所以社日以戊日为期,取其与土相合之义。

宋元以后春社日期固定为农历二月初二日。此后,在二月二祭祀社神的习俗就相沿成习并流传下来。

二月二还有理发的习俗,这天大人、孩子都剃头。特别是男孩子,都要理发,谓之“剪龙头”,这一天理发有“鸿运当头、“一年好运从头起”的寓意。能够带来一年好运。年年剃龙头,长大一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

    如今,古代的那些祭祀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其中一些习俗依然留存下来,其中既蕴含着我国的重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需要传承发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