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移栽后,事还多着呢! ![]() 草莓移栽后成活后至现蕾期,是草莓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管理,直接影响草莓后期生长和开花结果,有很多重要工作。 1.尽早补苗 很多种植园区,由于没有经验,晴天栽植却没有遮阳网,只设滴灌而没有喷灌,苗子带病,甚至使用蘸根药剂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栽后成活率低,缺苗严重,此时需要尽快补苗。 2.摘除老叶,掐掉过早花蕾,摘除匍匐茎 生长匍匐茎是营养旺盛的表现,此时应剪除。但应杜绝直接从主茎上扯掉匍匐茎,那样会造成较大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 上图为炭疽病从匍匐茎伤口入侵后造成的死苗 适当摘除基部老叶,有利于花芽分化。 此阶段如有花蕾,应尽早摘除,以免影响植株营养生长。 3.温度调控 在中原地区,一般扣棚时间为10月20号前后为宜。 扣棚保温后10-15天,可覆盖黑色地膜,覆膜后破膜提苗。 4.水肥管理 此期间要避免土壤湿度长时间过大,可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但不能过于干旱; 此期间一般不施肥,尤其不适合使用氮肥。 叶面喷施莱可富+磷酸二氢钾,促使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平衡。 ![]() 5.病虫害管理 移栽后至扣棚前,主要病虫害为炭疽病,叶斑病,蓟马,蚜虫,鳞翅目害虫等,根据实际情况防治。 一般来说,病害要提前预防,虫害可根据调查情况防治。 蓟马 危害症状和规律 蓟马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危害严重。 常见种类有花蓟马,西花蓟马,烟蓟马等。 草莓上蓟马的为害有 2 个高峰期: 一是草莓移栽后的 9─10 月,蓟马成虫和若虫,主要为害嫩叶,使叶片皱缩、暗黑,严重时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发育缓慢,甚至死亡。二是次年的 3─5 月,其成虫和若虫多隐藏于草莓花内,主要为害花、果,导致果实畸形、表皮粗糙,影响品质,严重者影响花期授粉,造成不结果。 在冬季棚内,蓟马在一天中活动高峰时间为:8:00-10:00,14:00-16:00,在这些时间段内,蓟马容易暴露,用药效果相对较好。 防治方法和要点 物理防治 蓟马成虫对蓝色粘虫板有较强趋性,可悬挂蓝板诱杀。 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防治注意事项
炭疽病 危害症状和规律 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菌属,已有报道的种有尖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和草莓炭疽菌。其中,尖孢炭疽菌是多个地区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主要病原。 炭疽病可为害草莓植株的各个部位,以短缩茎,匍匐茎,叶柄最易受害。短缩茎受害后会引起整个植株枯萎死亡,造成损失严重。 炭疽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温为28℃~32℃,在育苗田、移栽后1个月左右、春节后是几个炭疽病高发时期。 不同品种之间抗性有差异,章姬红颜等品种容易感染炭疽病; 带病苗,重茬地等条件有利于病菌初侵染和数量积累,发病严重。 伤口是炭疽病侵入的重要途径,所以减少伤口是防治炭疽病的重要方法。 防治方法和要点 防治要点 育苗田做好炭疽病防治,移栽时使用健康苗定植; 定植时蘸根组合蘸根预防; 重茬地进行土壤消毒; 改擗叶为剪叶,减少伤口。 生物防治方法 对于地面下组织和部位,可使用哈茨木霉菌防治。 定植前使用旺泰保哈茨木霉菌(150倍)或美国拜沃哈茨木霉菌(1500倍)蘸根。 或定植后及时滴灌旺泰保哈茨木霉菌(每亩地2千克)或美国拜沃哈茨木霉菌(每亩地300克)预防。 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以喷淋茎秆基部为主。 6.除草 定植后杂草3-5叶期,可使用大掌柜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0毫升/15千克水),防除禾本科杂草。双子叶杂草和莎草建议人工拔除。 7.控制旺长 水肥控制方面参考上述相关内容。 疏松土壤:划锄或中耕,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同时断根,有利于花芽分化。 喷施道立锋(丙环唑咪鲜胺),叶将(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病害的同时,可起到一定的控旺作用。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