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长江流域各地将迎来湿热又漫长的梅雨季节。 梅雨季雨水多 梅雨季是炭疽病菌传播蔓延的高峰期,炭疽病菌侵染的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 草莓苗 炭疽病是草莓易感染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 草莓染病后主要是叶片及匍匐茎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后,初始会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后导致草莓苗整株萎蔫死亡。 因此,6-9月,莓农们要注意做好草莓炭疽病的防治工作! 炭疽病 那该如何预防呢?专家有建议哦~~ 科学浇水 加强田间管理 连续干旱时宜在早、晚进行灌水,推荐采用滴灌方式,切忌大水漫灌或在暴热天气下浇大水,管理上宜做到水不满到畦面,苗畦不积水,雨后沟干。要合理施追肥,增施磷钾肥,氮肥不宜施过量,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对土壤板结的苗地,勤除草松土,促进草莓匍匐茎与子苗根系发育。 清理植株 减少病源 选晴天苗地露水干燥后,及时摘除老枯叶及感染炭疽病的叶、匍匐茎或发病植株,并集中带至苗地外深埋或烧毁处理,以减少病虫基数。清理植株后当天即进行喷药预防,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 如不能及时喷药,可适当推迟打叶等一并处理,雨后也应进行喷药预防,每隔3-5天喷药一次,对草莓植株的叶片正反面、匍匐茎等部位均应喷到。 控制长势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合理控制草莓子苗密度,当苗的密度较大时,宜剪断母株匍匐茎,及时割除母苗,促使子苗矮壮老熟,并可选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 50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等药剂喷施,以抑制苗生长,防治病害。 有条件的可搭棚盖膜进行避雨,以降低湿度,并在高温期间覆盖遮阳网降低温度。 及时用药 防止病害蔓延 预防草莓炭疽病,可选用25%硅唑·咪鲜胺可溶液剂1200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0倍液。 当发现草莓炭疽病已发生时,可选用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2000倍液,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做到雨后一防,连续防施3-5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