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冕:题长江(系列)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18-03-17

 

 

谢冕:题长江

 

    1、长江是在梦中

2、万里巨流无声

3、往北是通天河

4、瓜洲古渡口

 

6、池澄方知石美

7、天边那一片孤帆

8、那些花那面镜

 

    10、满城都是酒香

 

长江是在梦中 

——题长江之一 

谢冕 

 

我们从江陵乘夜船去公安。公安城里灯火明灭,酒香满街。当年这里很“落后”,没有霓虹灯,也没有广告牌,更没有嘈杂的播放器。昏暗中,城市像是在打着哈欠。几张红漆的桌椅,橱柜里堆放着卤煮的甲鱼——这是当时最便宜的下酒菜——有一面厚厚的闪着油光的案板,一溜儿排开蒙着红布的大酒坛。酒肆是寂静的,从那里飘出的酒香也是令人沉醉的寂静。

  公安古城仿佛在等待乘舟千里、从江陵带着满身酒香归来的诗人。午夜,江陵在彼岸做梦,公安在此岸做梦,它们都是睡眼惺忪。看那古旧的情景,即使不是在唐代,至少也是在明代。这时节,袁宏道披着长衫,从书房静静地来到这酒肆。他和他的友人也是醉眼酡颜、步履蹒跚。袁宏道诗文均佳,而文尤胜。他的尺牍让人着迷。记得当年,我几乎能背诵他的那些潇洒风流的给友人书。

  我们是利用公暇偷偷地从江陵来到公安的,为的是要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和心仪已久的袁氏兄弟把酒一聚。夜深,长江是睡着了。江风习习,江声如鼓,那江水,如一匹无限延长的布,黑黝,闪着暗光,向着无限延长的遥远。隔岸灯火摇曳,夜航的轮船拉响沉闷的汽笛,靠岸,又离岸。人声也是如此,近了,又远了。

  长江是在梦中。

夜光杯20120417 星期二

 

 

万里巨流无声 

——题长江之二 

谢冕 

 

长江浩浩荡荡到了武汉,一路上呼啸风云,漫卷天日,把湍流、险滩、峭壁、断崖,把一切的艰难辛苦都放在了身后。在武汉,长江改变了姿态,不是倾泻,不是冲击,而是包容万象的、近于温情的铺展。此时不论你是站在江岸,还是站在长桥的顶端,近看江流,它是“不动”的,它醉眼惺忪,如梦如幻。这是奔腾之后的沉寂,也是奋激之后的静谧

  过了武汉再往东行,即是黄石、九江一线,惊涛浩淼,星月在天,依稀却是当年折戟沉沙之处,也许竟是把酒问天之所。文略武功,有若浩浩江流,涵融今古,一泻千载。长记当年携侣登镇江金山寺,见寺前嵌有前人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时惊为天造地设,似是某人、某年、某月、某日,专为此情此景而书。熨帖自然,深叹前贤笔墨,有若神功!

  这一路水网连绵,舟楫如织,波涌天地,天地间却是充盈着浓浓的诗意。转眼就是采石矶了,那岸边留有李白足迹,人们告知此系诗人酒酣捉月处,太白楼翼然此间,是后人对美丽和浪漫永远的追念。这正是:

 

  楼压惊涛万里江山供醉墨

  山临幽壑四时风物助诗怀

 

  流水在石头城下眷恋地打旋,秦淮雅韵,六朝金粉,但见燕子矶兀然险立江渚。这里是吴头楚尾,江山形胜之地,前人留下了美妙的文字:“蓬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看水江潎洌,舟下如剑,峭壁千仞,碚礌如铁”(张岱:《燕子矶》)。

  万里巨流无声。

夜光杯20120519 星期六

 

 

往北是通天河 

———题长江之三 

谢冕 

 

往北是通天河。通天河再往北,那里河流呈网状,有的是在地表,有的是在地层,水汩汩地冒出地面,在那里的沙碛和草甸间默默地集聚。这里离长江源头还有相当的路程,但远归远,却无时不在酝酿着一场充满生命力的迸裂、喷发和惊天的磅礴。

  通天河过了玉树之后决意南下,这就是金沙江了。从这里开始,它万里奔流为了亲吻中原大地,也为了寻找伟大的出海口。

  此刻我面对的是金沙江。金沙江出了青海地界,仿佛喝醉了酒,一路踉跄地奔流而下。那流水急湍如双刃剑,锋利地劈开两岸的峻岭巉岩。剑锋的一边是昌都,剑锋的另一边是甘孜,金沙江是一道电闪,硬是给它们划了一道永恒的边界线。它依然酒意微醺,贪看两岸的山光水色,也不免多情留恋。

  横断山却是不管这种情意绵绵,它果断地引领那无羁的水来到了云南的丽江。丽江是雪水滋润的古城,水推动那风车,水流过河边的茶座和昏暗的灯笼,从高山村寨下来的牛群缓步走过石板的市街,牛铃显得遥远的梦也似的叮当着。

  酒醒了,远道而来的金沙江,惬意地围着丽江城绕了一个满满的圆圈。也许是被东巴古文字的神秘所诱,也许是被那悦耳的纳西古乐所迷,也许竟是恋上了玉龙雪山上的仙女。它是完整地在古城的边上绕了一个圈,一个近于三百六十度的圈!

  那日从山巅下到河谷。两山之间,江声如雷,来到近岸,却是惊涛崩裂。金沙江在这里来了个华丽的大转身,这就是著名的长江第一弯。而后,它回身再向北,好像是浪子回头,要返回那遥远的长江源。可是毕竟忍不住那美丽的诱惑,过了宁蒗地界,它还是恋恋不舍地回身南下。万里长江的第一弯,在这里画了一个完满而美妙的大“之”字。

  在“之”字的第一个折点上,千仞绝壁的深谷中,金沙江到这里窄如一道裂缝,而激流受到两岸崖壁的羁束,却如受惊的烈马腾空跌宕,犹如雪峰半空爆裂,飞溅了漫天的白玉!这时节,冷不防,激流奔涌之处,一团火焰自高空腾跃而过:虎跳峡!

夜光杯20120616 星期六

 

 

瓜洲古渡口 

——题长江之四 

 

 

来到瓜洲渡口,正是芦花萧瑟的时节。王安石那首名诗镌刻立在江岸。只是此时,我们没有见到那绿遍两岸的无边春色。秋深了,风是硬的,需要用厚衣来挡住那强劲的江风,眼前的江水有点凝滞,沉重得流不动,是“载不动许多愁”的样子。

  从这里遥望隔岸的京口,也是苍茫的一片。“京口瓜洲一水间”,这一水间,却是空阔的无涯;“钟山只隔数重山”,在眼前,山影都化成天边那灰色的云了。读诗的人都知道,诗人的话是在可信可不信之间,更多的时候写的总是他心中之所想。无疑的,他是把辽阔的长江两岸拉近了。

  对比之下,倒是唐人的句子更能引发此时的思绪。“潮落夜江斜月里,二三星火是瓜洲”。想象中此际夜潮轻轻拍岸,江水微漾,那黑黝黝涌动着的江面上,镰也似的一钩弯月,斜斜地倚在天边。从对岸望过来,夜色中此时的瓜洲,只有梦也似的二三星火在闪烁。夜色空濛,长江入梦。

2012721日于昌平北七家

夜光杯20120807 星期二

 

 

池澄方知石美

——题长江之六

谢冕

 

   

  长江从青海的源头一路逶迤着东行,经雪山,那里是一片晶莹的白;过草地,那里是一派耀眼的绿;过黄土高原,那里是一片灿烂的黄;而后是盆地,是平原,是壁立千仞,是丘壑烟云,波涛万里,激浪滔天,是无尽的自由澎湃的绵延,向着空阔的天际,向着缤纷的野花星辰般缀满了江岸的险滩和原野。

  它一路跳溅着浪花,滚滚奔腾,它以持恒的毅力磨砺着两岸坚硬的岩石,朝朝暮暮,夜以继日,千秋万载,它把那些钢打铁铸般的巨岩切碎,再切碎,打磨,再打磨,一双双无形的巨手,如女人温柔的充满爱意的温存,揉捏着、抚摸着那些粗粝的石子,终于揉搓成了圆润的、也是闪亮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长江把那些小圆石洒遍两岸的江滩,那些江滩顿时也开遍了彩色的花朵。

  长江是伟大的雕塑家,也是伟大的绘画家和造型师,它巧夺天工,采集了天上地下的阳光和云彩,把沿途采集的那些白的、绿的、黄的,以及漫山野花的缤纷色彩、光亮和香气,涂抹在、掩映在、镌刻在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那些石子顿时也就开成了一朵朵灿烂的野花。

  长江的上游是金沙江,金沙江的上游是通天河,通天河的上游是木鲁乌苏河。再上游,有地名叫通天河沿和乱海子的,那里遍地的水泉急不可待地往地面冒泡,它们要创造一道伟大的河流。源头的水在酝酿长江未来那壮丽的气势,那江流于是就这样形成,而后曲折婉转,日夜兼程,终于汇成了横贯整个中国的滔滔巨流。金沙江入川之后,沿着川藏边地在横断山前打了个转,过丽江,浩荡地向南、再向北,过宁蒗,围着大凉山绕了一个大弯,而后一路向东。

  江水多情,彩石有灵。它把沿岸的山川丘陵,村落炊烟,红裙绣袄通通摄入那些圆圆的、润润的、洒满阳光的石子上,那石子于是也映成了一片锦绣。重庆、宜川过后是武汉,九派争流,三镇烟云,浩浩荡荡。长江沉稳地汹涌着,一路东进,直逼金陵旧都,它在燕子矶前打旋,流连婉转,不忍即离。那金陵,满眼望去尚留存着六朝的金碧辉煌,江左风流,金粉世家,朱雀桥畔,野草闲花,周遭的空气里依然缭绕着昔日的典雅与华丽。

  长江夹带着那些被千年江水磨洗的鹅卵石,在南京城边依依恋恋。江水在这里变得格外地温柔缠绵,它流经秀丽的雨花台,在雨花台畔,它用那些历经磨洗的彩石顿时装点了漫天飘洒的雨花。日月光华,星月交辉,灯影楼台,翰墨歌吹,多情的江水,多情的彩石,汹涌着、铺排着,自天而降的是纷纷扬扬的、缠绵而多情的雨花和花雨。此刻,细觑那些多情石子,那些花团锦簇的雨花如霰,竟神奇地造就了金粉江南的春花秋月,这即是名闻天下的雨花石。

  长江到了石头城下回望千里江流,铁甲金戈,惊涛拍岸,它迂回顾影,情倾江南。它依恋这六朝古都的风物气象:玄武湖波光荡漾,鸡鸣寺佛号庄严,秦淮歌吹,桨声灯影,绿肥红瘦,连同那日光月影,春华秋水,齐刷刷地,映衬成了雨花石上的五彩缤纷。现在的南京已是一个神奇的雨花石世界。

  我对雨花石只是喜欢,喜欢它的造型圆润,喜欢它的色彩斑斓,喜欢它的坚韧华美,更喜欢它的出神入化。记得年轻时拜谒雨花台,花丛边上的小路旁还能捡拾到晶莹剔透的石子。后来捡不到了,改为边上小摊上销售的。不过,那些小摊上好石子也是少见的。但不论如何,偶尔得到的总会珍藏。我知道雨花石已是一门学问,出现很多的收藏家和研究者,我至多只是在审美上有些偏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上收藏。

  但我敬重那些喜欢雨花石的人,因为他们的专注,也因为他们的坚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南京的池澄先生,知道他是一位雨花石专家,收藏,也做研究,也写文章。我和池澄有缘,是同龄人,同年、同月,但不同日,我比他大二十天。在南京我们有过愉快的会面。他有著作赠我,手边这本《雨花石谱》就是其一。这是一本专业而有趣的书,谈雨花石文化背景及源流,谈品鉴,谈寻石趣事。他对雨花石的认识是全方位的,历史、考证、鉴赏、收藏,尤为让人瞩目的是,他对此不限于一般讲述,而是有准确的理论概括,例如谈石之“绝”,他总结四端:形异、色稀、纹幻、质莹。他总结说:质、色、纹、形、巧、美、奇,再加上一个字:境,那就是雨花石的“绝”!

  池澄,澄清的池塘。这名字不仅是诗意的,而且放到此刻我们的语境来,也可称得上一个“绝”字。我读池澄,发现他不仅是石友,也不仅是石痴,在一定意义上,他还是石师。此话讲明白了就是,他是石之“师”,也是我等不识石的凡人之“师”。面对那些沉默无言的小圆石,池澄能读出雨花石的文化含蕴和内在精神,他不仅读,不仅读懂,而且能发现:能在看似无生命的石头上发现生命,而且发现诗。用他的话说:发现那石头蕴造的“境”!须知,发现石之美并不难,发现石之境则大难。这就是池澄的与众不同之处。一些美石的拥有者,常将展品置于清水中以显其美。此刻我们谈论的池澄就是那盆清水,有了他,那些雨花石的潜在之美就无处可隐藏了。此时,他既是石之师,亦是人之师,这就是我所谓的“师”的意思。

  记得前人有诗,说到“花”与“石”的异趣:“花若解语太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多情,花能解语,她是会说话的,因为“会”,于是是非就多,爱花的多情人往往不胜其负。郁达夫先生有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说的就是怕情太多了累了美人,其实美人情多也是累人。“石不能言”就让人惬意称心,你面对它,看似“无言”,却是无言之美,风情万种,千秋万载。什么是“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此刻“无声胜有声”的石与人无言相对的一片幽情。

池先生一生钟爱雨花石,他自谦:“一事无成两鬓班”。窃以为他过谦了,其实,人生苦短,能成大事者有之,但也少之,人的一生,能做的事并不多,爱一件事,把它做好、做透,就很难得。池澄爱石,终于爱出了一个专家来。他的雨花石的学问,既博且精,业外的人为之惊叹,这便是伟大的成功。雨花石若真有灵,它们一定会为这般的千年一遇而感恩。这就引出了我的一番感慨:石因水清而显,池澄方知石美!

夜光杯2016-03-02

 

 

天边那一片孤帆 

——题长江之七 

 

 

此刻我面对的这一带长江,江面狭窄,仿佛是山把江给锁住了。也许是长江在这里打了一个弯,这里只是一个江湾。站在岸边看不清楚,从地图上就明白了,这一段长江的江面其实是被耸立一片沙洲遮挡了,更宽阔的江面是在沙洲的对岸。而这里,江的东边是博望山,西边是梁山,两山相夹峙形如一道天门。当年李白行至此处,看到的就是天门“中断”江流的情景。他随口吟出一首七绝,这就是相传千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濒临当涂的一段水域。在当涂一带,李白留下很多游踪。在宣城,他见杜鹃花开,“三春三月忆三巴”,他想起那些走过的路,有一种抑不住的伤怀。他登上谢朓楼,“临风怀谢公”,他心仪这位诗歌前辈:“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记得那年,在当涂江头,我们携手从高坡下行,直抵采石矶水岸,江水在采石矶滩边旋转,我们在江畔寻找李白的足迹——传说李白那晚他喝高了,他醉中下水“捞月”,从而完成了诗人浪漫的一生。

  江边果然留下了那脚印,其实,这是李白的崇拜者续写的诗歌轶事,这种“续写”甚至比高鹗的红楼后四十回还漂亮。对于终生咏了无数月亮的李白而言,他的生命的最后也只能是这样的浪漫故事。如同当代诗人海子在江边发现两只白鸽子、发现“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一样,那李白的脚印虽经江水淘洗千年,至今仍存,其实,它是人们绵绵的思念。

  在安徽沿着长江行走的路线,李白留下了他的诗的足迹。在敬亭山,诗人与无言的山峰相对凝视;桃花潭的潭水依然清澈,那里仿佛还有汪伦踏歌的余响。我到过青弋江畔的“踏歌古渡”,但见碧水悠悠向着远方流逝。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深情地吟诵着诗人久而弥新的友情。那一片无邪而纯粹的友情,今天依然感动着我们。

  此刻我们就立在这一段的长江边,周遭静谧,古寺里有礼佛者在进香,青烟缭绕,法相庄严。寺是重修的,原木雕栋而不奢华。寺旁伫立着诗人的雕像,白花岗岩的。他面向江流,远眺天门,凝立千载。停伫的船,寺庙的经幡,以及我们,都被中午的阳光照射着。江流铺展着,无声,平静,慵懒,一切如在午睏中打盹。唯有天边的那一片孤帆,静谧地移动着,也许千年以前就如此静谧地移动着。

20160610 星期五

 

 

那些花那面镜 

——题长江之八 

谢冕 

 

长江过三峡,神女挽袖相迎。诗人云,“何神女之娇丽兮,含阴阳之渥湿。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宋玉:《神女赋》);诗人又云,“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仿佛是受了诗人的启示,神女迷恋人间的美意,她于是不再等待,决心不再孤单,相伴沿江而东行。此刻她鬓影钗光,满头珠翠,长袖迎风,风情万种。有此美艳的侣伴,长江益显婉转。湍流迂曲,江水浩茫,终于在九派横流的江汉关前缓慢了脚步。此际汉水从秦岭那厢一路蜿蜒来会,长江在此接受了来自汉中盆地的致敬。

  江城盛情馈赠母亲河长江的是:一束花和一面镜。花是珞珈山,镜是东湖水。珞珈是古时女性的佩饰,鬓间胸前,璎珞珠翠,神女因之而美艳。东湖是神女照影的明镜,花前月下,晨昏相伴,神女因之而多情。长江有了这束花,这面镜,装点得江城格外的妩媚多姿,鹦鹉洲头,晴川阁畔,烟波浩渺,芳草凄迷。

  东湖之滨,珞珈山下,最难忘的是那座校园,它几乎是独家占有了这座城市的美景,当然也占有了这条大江的美景。伫立于江汉大地的这座大学校园,不仅是精英荟萃,聚集了引领学术前进的学界翘楚(其中就有我们景仰的闻一多先生)的一座学术重镇,就其周遭环境而言,我以为也是中国最美(可加“之一”,也可不加)的一座校园。它临东湖水,拥珞珈山,湖光山色,朝朝暮暮,这山,这水,都做了校园的绚烂背景。伴随它的是朗朗书声,灯影弦歌,文采风流。

  我曾几度造访珞珈山下的这座校园,记得那年,我应时任武大文学院长的龙泉明之邀,出席武大一年一度的校园诗歌节。武大校园的樱花很有名气,节日当天看了樱花,又泛舟东湖,那个夜晚的东湖,和风拂煦,明月在天,珞珈如黛,发人清思。众人一时兴起,相约效朱自清、俞平伯两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先例,同题作《清风明月下的东湖》。这些文章,《长江文艺》出了专辑,记得参与其事的作者有:程文超、陈晓明、张志忠等。

夜光杯20160705 星期二

 

 

满城都是酒香 

——题长江之十 

谢冕 

 

泸州多水。长江自宜宾东行,沱江自内江南下,沿途纳诸水汇于泸州。从地图上看,单是沱江一线,江流宛转,曲折如蛇行,那水跌宕逶迤沿山而下,历尽艰难抵达泸州。泸州城内有大桥,主人告知,桥下为合江,谅也是诸水再次合流的指称。我到过长江沿岸的许多城市,泸州此前未曾到临,初来乍到,说它是一座江城谅不为过。

  都说酒好是因为水好,先前知道贵州地界出茅台,出习酒,出五粮液,就是因为崇山高岭的好水酿成了醇醪。再看地图,泸州南下约数十里即是黔北仁怀、赤水一线,原来它们水脉相通,同属一条“酒线”。这样看来,泸州大曲的天下闻名也在情理之中。

  泸州不仅是一座江城,更是一座酒城。到过泸州的人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泸州人有境界,有酒还不够,还要有诗。他们知道诗酒原为一家,大诗人李白,又喝酒,又写诗,酒喝好了,诗如泉涌。泸州人懂得这道理,诗酒文化节接连办了好几届。我到泸州,原是为诗而来,几曾料到,竟与酒结了缘。

  接待我们的是大酒家,老板们很大方,顿顿有酒,无日不酒。即使是不会喝酒的,熏着也会醉人,上瘾。他们拥有巨大的酒庄,拥有巨大而先进的酒的生产线和营销线,我见过他们的一些厂房,有一家巨大的工厂,一问,原来是专门生产酒瓶的盖子的,至于酒瓶,至于包装,凡此等等,均有专厂,酒城规模之大可想而知。简单地说,泸州一座城,就是为酒而建。

  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参观“天下第一窖”——国窖15731573,是明万历年间,原浆保留至今,号称“千年老窖万年浆”。我们被邀请体验原浆勾兑,品其细末,连饮三杯,其乐无穷。1573接待处,备有多种饮品款待客人,桂花汽水,果汁,铁观音茶,也都是1573勾兑的,无不充盈着延宕千载的酒香。随后,主人引导我们参观了诸多酒窖中的一座:纯阳洞。进洞要换白大褂,接受安检。巨大的陶罐列阵如阅兵式,每只装酒一吨,望不到尽头的酒的队列。望之令人气壮。纯阳洞是一道绵长数千米的酒的隧道

我这才想起初进泸州时的感受,进得城来,只觉得遍地皆是花香,空气中都是花的香气。时届秋末,花事已过,何来这满城香气氤氲?原来泸州满城充盈着的是酒香!茶是酒香,咖啡是酒香,宴席上的林林总总,大街小巷,月夕花朝,到处都是酒香袭人!泸州的佳人文士,举杯交盏,也无不是步舞莲花,醉态酣畅。我在泸州,不仅有诗,而且有酒,诗酒有情,人在醉中。我不是诗人,看到路畔草丛花间飞舞的蝴蝶和蜜蜂,它们飞翔的姿态也仿佛是酒后的蹒跚,都充满了醉意。 

夜光杯20180316 星期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