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推手的两个技巧

 昵称29932392 2018-03-17


推手,是一门极具技巧性的技法,当中的特点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掌握的。


太极推手,体现着招法较量,实际内含双方劲路的比拼。动作随劲,丝丝入扣,内外相合,只有这样太极内功才能发挥得出神入化。推手时,你进我退,随屈就伸,看似随意,实际上每一动都自然而然含着太极规矩。


“从人则顺,随己则滞”,运行中要时刻调整自己的重心稳定,同时使对方失衡。举例说明:彼推我胸中部,被我引向右侧,彼遂变为向左给力,仍发向我中心部位,我身体仍按太极运行路线运转,即可将他引向左侧。


可见,运用好当中的技巧是可以实现很好的效果的。



这是因为太极运行路线到了左右两侧都是向后折转形成的线路,因此无论对方如何推我中心,我都能够左右逢源,将彼劲引进落空。太极推手既要用劲,还要掌握运劲的分寸。太极拳的放松,是指心理上的松与静。推手是在此基础上,身体由松到柔至刚柔相济。


1、太极的以柔克刚


太极推手,控制为本,以和为贵,不主动进攻,看似墨守成规、保守无为,实际上只要对方出手,我就不即不离、随化随进、如影随形,使彼无法摆脱。


两人搭手后,观察动向,判断意图,待彼一给力,我臂腕侧面的接触部位之劲以不脱离为度。此时,我精神专注,内气贯穿, “彼不动,我不动,我意在先;彼微动,我先动,我劲在先”,依靠接触部位感觉对方力的动向,我全身既松开又含着整架不散,毫不与彼较劲,无论对手动作多快,我身转臂随。


所以说太极推手的学习,还需要我们分清局势,学会以静制动。



如果彼突然迅速拿腕折臂,其擒拿必须用力,身体就会成为秘Ⅱ架,运转幅度必然受限;而我被拿部位仍依附于彼,柔活的身体迎合被拿的手臂转动,增大了手臂的旋转幅度,超过了对方的拧转极限,这样我就能够化解。彼拿人速度越快,产生惯性越大,劲力一旦落空身体就会倾斜;此刻我只须顺势运劲即可将彼发出,如果捎带绊别或反擒拿会更出彩。


当对方用双手向我推来,我仅用一臂承接住,这时由于我全身具有内劲贯穿的柔整劲,能产生太极拳的掤劲,使臂膀充满弹性。我前臂搠住来力,后面各关节节节松开,可灵活自如转动,能起到缓冲及转化作用。


在这种胶着状态下,无论彼如何迅猛用力给到我臂上,都不会牵动我的身体。若我以右臂应对,借彼推力向右后转身,重心向左前移, 退中寓进,就保证了身体在运行中的动平衡,运转中我臂掌后捋,就可将彼引向我身右侧外。



 2、太极推手后发制人


“快手打慢手”,这是武术常识。太极推手“后发制人”的特点,似乎与常理相悖。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太极推手还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所谓“求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太极推手通过接触部位“听力”在先,所谓“后发制人”是等对方出手、我掌握了其动向,并根据对方劲路采取相应举措,我就可以“有的放矢”,对方只是送上来的靶子。这样,在与对方周旋中,我顺其力,由自然化解到发放,当对方感觉劲到时已无法走化因而被放出。


这种出奇制胜的机窍,在于太极推手由化过渡到发已融为一体,拿准了由化变发的最佳时刻。 后发先至是太极推手的特色。出手晚,并不代表发劲发劲的速度慢。这里要阐明的是,太极拳不是不能快,平时慢练是为了有利于养生和提高功力,当需要时可迅雷不及掩耳。内家功夫意识一闪感应就到、劲就发出。



在常规的搏击中,双方之间是有距离的,对方出手速度再快也要用时间。太极推手注重以逸待劳,一旦对方出手,我劲走在其前化解来力,得机得势时即发,一发必中在遭遇袭击时,实战推手能随化随打,一招制敌。


当对方用大力打来被我让空时,其身体就会失衡,这时我可趁对方发出力未及回逃之际直击要害,这样极易伤人。对手要打人必出直力,由于惯性作用其力往往直来直去,动作再快要想再发新力互要有停顿。而太极转圈是连贯运转,所以我速度比对方快,可后发先至追到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