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瓦戈医生】聆听•遐想

 星洪_ 2018-03-17

  音乐《日瓦戈主题》(“拉拉主题”)源于1965年的英国影片《日瓦戈医生》。影片《日瓦戈医生》源于俄罗斯诗人、作家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名著《日瓦戈医生》。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195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65年版电影《日瓦戈医生》获得第38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彩色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原创配乐奖。

相比之下,2002年美英德再次合拍的电影《日瓦戈医生》则只能算是默默无闻了。

  意识形态的原因,帕斯捷尔纳克没有出席他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并且受到国内的严厉批判,还差一点进了劳改营。

  但真正传奇的却是他的情人伊文斯卡娅与这部作品的悲欢。

帕斯捷尔纳克认识伊文斯卡娅的时候,《日瓦戈医生》已经写到了第三章。他们惊奇的发现,书中情人拉拉的创作形象居然与伊文斯卡娅丝丝入扣。在后来的相识相恋过程中,伊文斯卡娅就更是成为拉拉形象的塑造原型。

  《日瓦戈医生》最后成为了伊文斯卡娅人生和命运的“过山车”。

1949年,当局为了阻止小说《日瓦戈医生》出版,却将伊文斯卡娅投入了卢比扬卡监狱。在狱中,伊文斯卡娅坚持不揭发和承认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诋毁和颠覆国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英勇情人”。而帕斯捷尔纳克将痛苦和内疚化成了疯狂的写作,满腔的激愤与激情注入到了书中拉拉的形象。

  1953年斯大林去世,伊文斯卡娅侥幸获释。她出狱后,成了帕斯捷尔纳克的秘书、编辑兼打字员。《日瓦戈医生》的手稿,她从头到尾打过两遍。

1957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出版,并于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去世。葬礼上,他的妻子“不准伊文斯卡娅同他告别,伊文斯卡娅在门前站了一夜,最后只能在人群后面远远望着徐徐向前移动的灵柩。此时她五内俱焚,晕倒在地”。

葬礼后的两个月,伊文斯卡娅和女儿伊琳娜再次因《日瓦戈医生》一书被捕,直到1988年才获得平反。

1995年,八十三岁的伊文斯卡娅在莫斯科去世,死前,她给俄国总统叶利钦写了最后一封信,要求政府把帕斯捷尔纳克写给她的情书还给她。她的愿望没有实现。

  《纽约时报》在当年9月13日刊载的“讣告”中,将伊文斯卡娅与俄国两位大诗人生活中的女子相提并论,说:“有如若无安娜·凯恩,普希金就不完整,若无伊莎多拉,叶赛宁就什么也不是;倘若没有奥尔迦·伊文斯卡娅,《日瓦戈医生》的灵感源泉,帕斯捷尔纳克就不会成为帕斯捷尔纳克。”

  早年读到《日瓦戈医生》时,对拉拉并无好感。因书中日瓦戈妻子冬妮娅是位薛宝钗式的人物。反衬之下,拉拉少年失足、受人控制、性格复杂、情感茫然,最后丈夫自杀。处在和平时期,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大动荡年代的人们。在战争与动荡中,知识分子与中产阶级犹如浮萍,随波逐流。他们其中,最优秀的份子把握了时代的方向,而大多数不可避免的如同日瓦戈一样。

多年后,再读《日瓦戈医生》,终感悟拉拉身上人性的光芒。

  1965年版的电影《日瓦戈医生》,改编原著无疑是成功的。但就是即便这样,在细读过原著后再看电影,依然很不适应。大概受篇幅限制,影片中拉拉的形象已圆润美化很多。与小说相比,人物关系无法充分展开。再来演绎,似乎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三角关系。

对此,倒宁愿做为两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

  1965版电影《日瓦戈医生》很唯美。虽然提名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被当年的《音乐之声》旁落,但也风光的夺得其它五个单项金奖。足见巅峰实力。

  影片主题音乐《Lara's Theme》至今依然流传。克莱德曼改编的钢琴版和填词后改编的《Somewhere My Love》(“重逢有日”)最为常见。

曼陀凡尼、保罗莫里哀、詹姆斯拉斯特三大轻音乐团均有此曲的改编版本。

  电影题材的历史维度决定了故事的大格局。要是放在今天,由《地狱咫尺》(Two Steps From Hell)这样的公司来制作配乐,不定要搞出多么辉宏的动静。

但是,我还是喜爱这娓娓道来、飘飘荡荡的感觉。

播放视频前

请点击右上角的音符图标
关闭背景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