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垃圾分类是小事

 昵称39811210 2018-03-17

19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和城市垃圾问题也曾经一度困扰日本。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活垃圾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推行了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垃圾分类措施,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监督机制。


最初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日本人也常常将垃圾混装,收运后还要再经过人工分拣,这样使垃圾处理的成本非常高。1975年,日本静冈县沼津市组织公益人员开展志愿活动,指导居民如何分类丢弃各种垃圾,这个“沼津方式”很快成为全日本的榜样。随后,垃圾分类开始在日本全境广泛普及。



从那时起,日本的小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爱护环境,不能随意丢弃垃圾”的教育,从小就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各个家庭中,父母也会手把手教自己的孩子认知垃圾分类。


简单介绍一下,日本一般将垃圾分为以下几种:


(一)可燃垃圾:不能再生的纸类等。

(二)不可燃垃圾 :陶瓷类,灯泡等制品 。

(三)可回收塑料:商品的容器或包装袋等。

(四)塑料瓶类 :饮料,酒类,酱油等塑料瓶。

(五)其他塑料 :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等。

(六)资源垃圾:  纸类 ,布类,  金属类,玻璃类等 。 

(七)有害垃圾 :体温计,干电池,荧光棒等。

(八)大型垃圾: 《日本家电回收法》规定中的电器等。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最初的试行到全民普及,这个过程前后用了40年的时间。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全民的共识和价值观之一。


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走到了面临解决环境污染和各种垃圾问题的阶段。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垃圾分类经验,立法施行垃圾分类。也有人说,垃圾分类是小事,我们没有用必要学习日本的做法,将来技术进步了,生活垃圾统一回收,机械化自动分拣,该利用的利用,该焚烧的焚烧,效率和效果都会超过日本人繁琐耗时的垃圾分类。


其实,日本人经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努力,建成了今天世界一流的垃圾分类体系,不仅仅是回收利用了大量的资源,解决了生活垃圾污染的源头问题;重要的是日本人通过垃圾分类,将日本民众从“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思想观念转变到“节约环保”的进步理念上来;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日本通过几十年垃圾分类的推行,培养了民众对尊重社会规则的普遍认同,提升了全民素质和教养。


所以,日本用几十年的人财物力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同时对提升国民性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种国民性的不断提升让日本民众在社会活动中体现出高度的文明和秩序。


今天的日本,城乡街道整洁,生活环境优美。过马路的时候,即使道路上没有车辆行驶,日本人也会等红灯。即使在发生地震时,日本人依旧井然有序,不会造成混乱。这些令人羡慕的生活环境和令人敬佩的个人修养,都不是天生的,就是像从垃圾分类这样的小事情开始,几十年一步步坚持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