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官至南梁宰相,以为人正直、做官清廉而著称。 徐勉“幼孤贫,早励清节”,从小就勤奋好学,六岁时因写了一篇《祈霁文》,受到时人的称赞。长大后,徐勉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南齐名臣王俭对他十分赏识,预言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宰相。 南梁建立后,梁武帝萧衍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徐勉非常器重。徐勉对朝廷鞠躬尽瘁,担任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后来果然做到了宰相。 在南梁建立之初,萧衍立志要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就毅然兴师北伐,因此朝中政务军务十分繁忙。徐勉身为朝廷重臣,又极有文才,为了不延误军机,萧衍让他“参掌军书”。徐勉非常勤勉,“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经常昼夜不休在朝廷办公,有时要隔几十天才能回家一次。 徐勉的家里养了一群狗,因为他回来得少,这些狗都不认得徐勉了。每一次回家,都要引起这些狗的狂吠追赶。自己家的狗竟然把他这个主人当成了陌生人,这让徐勉哭笑不得,既感慨又自嘲地说:“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死了以后,被自己家的狗狂吠追赶是一件值得写入史传的轶事。 自从徐勉掌权以后,他家就变得很热闹,每天都有许多人登门套近乎。还有一些脸皮厚的人,直接伸手向他要官。徐勉却大公无私,不论亲疏,一律拒绝。有一个叫虞暠的人,和徐勉的关系一向很好,有一次狮子大开口,向徐勉索要“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徐勉听后正色说:“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史书称“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徐勉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的清廉。史书上说他“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这些话,绝对不是溢美之词。徐勉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始终坚守清贫,有好心人劝他经营产业,为子孙后代着想,他却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遗子孙以清白”,这绝非徐勉一时的即兴之言,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诚表露。他曾在写给儿子徐崧的《诫子书》中说:“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大意是说,父母不一定要留给子女多少钱财,而更应该把光辉的人格风范传给子女。徐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家风。 徐勉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后世的称颂,史书给予他了极高的评价。《资治通鉴》说,梁朝称得上贤相的只有范云和徐勉二人,可见对他的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