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黑马,如今热门IP《国家宝藏》通过公众人物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文物的魅力,通过电视节目让国宝“活了起来”。 如今节目已播六期,18件重量国宝已经闪亮登场。但是我们只看国宝谁注意到“国家宝藏”logo中藏字中的文物? 这件文物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来历能为《国家宝藏》代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 在节目播出三期后,南博揭晓答案,在节目logo中的是南博镇院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 先来看看国宝档案:高58厘米,口径37.6厘米,最大腹径46厘米,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精品之作。 器身布满“海水江崖”纹,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传世的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仅两件,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前世故事: 明宣德皇帝甚喜艺术品,促使当时手工艺发展非凡,将青花瓷器推向工艺顶峰。而后郑和下西洋,将西方的名贵材料带回明朝,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成本之高,器物高贵。香炉是古代必不可少的祭祀器具,遂景德镇官窑烧造了鼎型瓷香炉进宫。 明代正德年间进士邵经邦在《弘艺录》中也有记载: “永乐帝于奉天门御朝时,在宝座上坐定后,内使奉一个刻山河之形的香炉置于榻前,奏道:安定了!” 永乐帝每每上朝,便差内使将香炉摆置榻前。喻义他将一统河山,他的大明江山从此安定。 永乐帝的“安定”见证了他的永乐盛世,那么这只“安定”,后来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开启它的今生传奇: 这只“安定”后来的几年并不安定: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华,为保国宝安全,国民政府决定将故宫所藏文物南迁。 1933年文物经由贵州、四川等17个省市躲避战乱,最终于1945年运抵南京,存于当时的民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后来国民党军形式败坏,便又要将国立中央博物馆内文物运往台湾,但国民党溃败只得迅速撤队。 包括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在内的部分文物未来得及运走,终得以留存南京博物院。 这件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象征我国的万里江山,这件香炉代表了国泰民安。 且南博的这件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存世最为完整(故宫现藏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缺耳一只,后做了修复), 所以用了这件国宝为《国家宝藏》代言吧。 (《凤(文物)》特种邮票 6-6 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