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评论》学习里的“低效勤奋”检查清单

 南山_松柏 2018-03-18

文中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连岳说:低端勤奋,不需要动脑子,精疲力竭后,感动了自己,导致他们不可能提升自己,没办法让自己更值钱。


学习里也有很多“努力”没办法让自己变得“值钱”,当你的勤奋不能转化为价值时,你的勤奋就只是低端勤奋,下面的这些低端勤奋你有吗?



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她原封不动抄在笔记本上。讲课用到的PPT,她一定要在下课时拷贝到U盘上。宿舍10点半熄灯,躲过宿查之后,她就在被窝里打开手电看书做题,深怕床头露出微微的光。


黄天有时也负苦心人,这样的勤奋并未给她带来理想结果,她的月考成绩一直中下游。


你上学的时候,班上是否有这样的人,或者你是否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努力方式,让她错过了什么?


1.只顾着记笔记,错过了老师讲的重点


2.课件拷回家只是草草看了一边,错过了深入思考、融会贯通(或者很多人只是拷课件,却从不打开,更多)


3.晚上熬夜读书刷题,看似十分努力,实则容易导致睡眠效率低下,第二天在课堂上补昨天晚上的觉。


要珍惜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珍惜每一分钟去学习。


那要怎样上课效果才会更好呢?这样做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1.老师的板书只抄关键词,其余让自己的大脑最大限度地去跟上老师的思维,关键词留着回顾。


其实笔记是建立在听得懂的基础上的,如果整堂课都处在懵逼的状态,听不懂太多的东西,我相信是没有学生有太多的兴趣去记笔记,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就应该放更多的注意力去理解,此时如果还一昧死记笔记,只能说,这种做法的确可以相当感动自己了...


对于信息量较大的课程,记笔记的要点是,先以关键词或者是单词记下那些最主要的要点,之后有空再根据这些词构建完整的笔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营造更多的时间专注的去听老师讲课。


大学课堂里面,更重要的是听得懂老师讲什么。


2.PPT既然大家都拷贝了,为什么不约着一起看呢。


在学习中朋友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心理层面的相互取暖,我是个纯粹的人,我更加看重他们的认知资源,很多东西一个人看不懂,但是人多了就可以相互释疑。


我的建议是:一个年级那么多人,同时在学习一门课的人那么多,平时微信广加好友吧——我说的是广“加”,而不是广“交”,因为“交”需要很多的时间成本来维护感情,而“加”只是一个动作。


你加了那么多人,这些人可以因为这样一条朋友圈消息而聚在一起——“这周末,我要在XXX(可以播放PPT的地点)播放物理第XX章的PPT,想要攻克XX的难题,有同学一起吗?”


3.早睡早起。


有人早上起得早,吃好早餐,做一些肢体运动,把自己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的那个point才去上课,仿佛学习有一种强大的仪式感有的人却浑浑噩噩,上课了还迷迷糊糊,两者相较,孰优孰劣?


当天上完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不做,因为他还在补昨天的作业,到了第二天需要交的时候,他才拼命赶工,看起来很努力,其实成效很低。


为什么?


今天上的课,你把作业拖到明天,根据艾宾斯记忆曲线理论,你的记忆量已经大打折扣了。


所以你如果想要顺利完成作业,就只能去翻书复习,该及时复习的时候你没有复习,现在复习的成本提高了,很多概念要么只能死磕才能懂——以大量时间为成本,要么就只能放弃,结果是似懂非懂,这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好的后果。另外在这种前提之下去做作业,多少有一点“雪上加霜”的意味:


1.作业写的磕磕绊绊,因为概念没摸透。


2.花的时间更长,这也是因为第一条导致的。


3.作业效果不好(分数不佳),打击信心。


最后给你的感觉是:我每天这么努力地复习!写作业!可是成绩还是这么差!为什么!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真的比别人笨?…


恐怖的自我怀疑慢慢在心里滋生。


所以,是不是当天的课程当天复习、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会好些?


对于大学里的课程,很多人是没有预习习惯的,或者是还遵照高中过去的那套做法。


有人问我平时上课怎么高效一点,老师讲课的内容那么多,怎么办。


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老师讲课的内容多,就相当于它是一个巨大的压缩包。


面对这个压缩包,我们要怎么办呢?


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压”。


老生常谈,第一个肯定是预习。我听到美国一位大学教授说,对于专业课的内容,学生应该花3倍的学时来学习---我认为,这其中一份学时或者更多的学时就应该放在预习里。


大学学习最重要的一步是预习,绝对是最重要的一步。


高中的那些做法已经不适用了。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不预习,通过老师的讲述,我们也能够听得懂。


这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高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二是因为平时我们花的学习时间本来就多,知识之间的关联多。所以即便不预习,我们也还是有可能听得懂,老师说讲的内容。


但是到了大学专业课就不一样,大多数的内容,不预习是听不懂的,或者是对于老师所传授的内容,顾不暇接。


一是因为内容更专业了,二是因为一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多了。


高中一堂课45分钟,一节课听不懂你丢不了太多的内容,立马可以在课后去补。


但是大学课堂一次课两节连着上,一次课的内容顶的上高中课程的4次课……对听不懂的内容,你课后再去补压力相对更大。


(何况大多数人在大学是不会去补的,一直会留到大学的期末考试。)


因此,预习就成为了大学学习的重中之重。


预习才能够让你听得懂。


我在总是固执觉得,如果大学课堂里面包括老师在内,把所有人都叫“学生”的话,那老师肯定是表现的最好的学生,因为有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听得懂自己在讲什么,其他学生是不知道的。


预习是重中之重。


高中的时候不结盟还有的说,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抓紧学习,知识也不是很难。


但大学就不一样了,很多知识很难,并且参考资料少,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对于大学的学习,结盟是很重要的。


想想看在大学期末考的时候,为什么有些学霸很受欢迎,原因就是大学的课程难,或者说在考试期间那点时间很多人消化不了那些知识点,因而更使得很多学霸很受欢迎。


平时的知识点,如果有一点搞不懂,我们很容易就气馁不想搞了,可以去玩。反正大学那么空,也没有人管我们。。是吧?


考试期间临时抱学霸的脚可能抱不到,因为抱的人那么多,因为这种事情只能平时做。


结盟,就是你去找那些学习好的人做朋友,平时一起解决问题、研究知识。


长期和一个学霸维持纯洁的学习关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策略。


结盟并不是为屯“学霸资源”,也不是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方便借他们的“光”。


而是为了学习本身。


大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跟我说,如果你在大学能够花费高中的1/3时间来学习,你就能够在大学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但很多人学习的时间还远不到这个的。


但反过来想,对于真正想学习的人人来说,这反而成为一种动力。


想想看那么多人学习的时间那么少,其实我只要比他们多一点时间,反而更容易取得更多的相对收获。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多投入时间是需要下决心的,这也是最难的点之一。


Ps:感谢阅读,我在憋一个大招在下周六发,敬请期待!



欢迎来到这个不放二维码的学习公众号,上一期有四位朋友如约获得了赠书,相信他们现在应该都已经收到了,获奖者应该心情不错吧。


对于这个公众号,我的目的不只是想提供一些可以激发你思考的文章,还想汇聚众人的智慧,把评论区变成一个可控大家参考学习的平台,上一次我问的问题是:这些年里,你是有遇到过让你学习效率倍增的方法?(果然,评论区“炸”出很多大神,具体详情: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本期题目是:在你这些年的学习里,在学习上走过哪些“弯路”,或者你认为的“低效学习”的行为还有哪些?


请在评论区把你的答案写出来,也许你能看到的“低效”行为别人是看不到的,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彼此成长!


获奖方式: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我会从点赞前十的评论中抽出三位获奖者,你说书名我给你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