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典故丨一意孤行:最初的意思其实你不知

 思明居士 2018-03-18

一意孤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ì gū xíng,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出自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中华典故丨一意孤行:最初的意思其实你不知

汉朝景帝时候,朝廷有两个太中大夫,极受皇帝的器重,他们是赵禹、张汤。皇帝让他俩制定各项法令。

赵禹为官十分清廉,对自己约東严格。自从入朝廷担任要职以后,便遺散家中的门客,而且断绝与其他官吏的来往。即使是公卿大夫相请,他也婉言谢绝,不与他们往来应酬。他认为这样做才好公正地处理事物,所以就不管别别人怎么说,一直按自己的意愿做下去。因此他能不徇私情,秉公执法。

张汤与赵禹正好相反,他好交际,与长安的大商人私交很深,各处的名人他也去交结。即使心里讨厌他,表面上也去奉承。张汤能言善,很得丞相和皇帝賞识不久升迁为御史大夫,更是手操重权。

中华典故丨一意孤行:最初的意思其实你不知

一天,匈奴派使臣来与汉朝廷商谈和亲,皇帝叫大家发表意见。博士狄山说“往昔高祖欲伐奴,在平城被困,结结果以和亲了了结。今天陛下举兵击向奴,国中空虚,边民贫困,不如和亲!”

张汤站起来,态度傲慢地对狄山说 :“你真是个愚腐之人,简直无知到了极点!”狄山气愤地回答说:“我是愚忠,你却是诈忠。你挑拨陛下的骨肉之情,使诸侯不能自安,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狡诈之人! ”

皇帝见张汤挨了骂,便声色俱厉地训斥狄山:“狄山,你能掌管一个郡吗,不叫敌人进犯?” “我不能” “你能掌管一个县吗?”“臣也不能…” “能管一个要塞吗?”

狄山明知再这样强辩去是没好处的,于是就说:“臣能! ”

中华典故丨一意孤行:最初的意思其实你不知

皇帝马上下令叫狄山到边境的关ロ去,结果没有几天,句奴侵入,将狄山的脑袋砍下带走了。这件事使群臣十分震惊。大家对张汤更是敬而远之了。

眼见张汤的权势越来越大,有些有人开始讨厌他了。过去同他有矛盾的官吏合伙告了他的状,说他背着皇帝干了不少坏事。皇帝以为自己受了骗,就派赵禹去责问张汤 。

赵禹见到张汤,对他说:“你也该知足了,经你手治罪害了多少人呀?今天人家告发你都是有证据的,皇帝要重处你的案子,不过还是让你自自己考虑考虑,不必总是不服气!”

听了赵禹的话,张汤自杀了。

成语“一意孤行”便是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原意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现在用它说明不考虑各观条件和别人意见而独断独行。

中华典故丨一意孤行:最初的意思其实你不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