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漂40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静候a 2018-03-18

畅读荐:他健身、走秀、游泳、演话剧,他是83岁的艺术家王德顺,不是时间遗忘了他,是他遗忘了时间。

本文来源:Figure

————————————————

00:00:00 / 05:38
>>
更换清晰度
手机
标清

微信图片_20180317124921

TIM截图20180317124859

王德顺, 1936年出生于沈阳,演员、艺术家。

201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79岁的王德顺因为光着膀子在T台走秀的照片而意外走红。

尽管王德顺须发皆白,但因为健硕的上身,潇洒的身姿,被网友称作「最炫东北人」、「时尚大爷」。

与此同时,他也是将中国的哑剧带上世界哑剧舞台第一人,创作中国「活雕塑」艺术表演形式,获得众多赞誉。

82岁的王德顺总是留着一头旺盛的白色长发,还有一对冲天的白色剑眉。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头白发,就是王德顺成为「流量」的唯一标签。尤其当90后也开始恐慌于脱发的时候,王德顺的头发却依然蓬勃,当然蓬勃的部分,不只是头发。

24岁做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带着造型哑剧当北漂,50岁进健身房练肌肉,57岁演「活雕塑」,65岁学骑马,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走了这辈子唯一一次秀,却一夜爆红。

之后他却推掉了所有的走秀邀约,因为老头说:「我不愿意重复自己」。

对王德顺来说,其实并不存在爆红这种说法。

他的原话是:「只是赶上了信息时代」。去给学生救场的一场秀,连服装都没有,光着膀子上,不料在一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里,演活了一个「东北大爷」。

作为中国最早的时装模特学校的校长,王德顺当年演哑剧、演活雕塑也都有过很大的影响,只是不像现在的微信微博,随便几张照片,就一键沸腾了。所谓的爆红,更像是自媒体们的一惊一乍。

不输小鲜肉的健硕身材面前,满头白发和皱纹已经隐到视线死角,他彻底摧毁了曾专属年轻人的身材概念。

大家口中的「时尚大爷」,其实早早走到了时尚前面。

30年前,健身这个概念还没在中国流行。

全北京只有国贸大厦里有一个健身房,完全是给外国友人用的,还没中国人去。

已经50岁的王德顺为了演「活雕塑」这个戏,才进的健身房。他硬生生把自己一身肥肉变成了肌肉,有了像雕塑一样健美的身材,花了整整3年时间。

作为国内第一批去健身房练身材的人,他保持这个习惯到现在,也享受到了健身的利好。

每天雷打不动健身2小时,游泳1小时,偶尔去滑冰。

去年什刹海滑冰联谊会的比赛视频,网友热议这个大爷好潮,精神头很足,滑十几圈不大喘气,还腰板儿倍儿直。

视频里的他声音洪亮地介绍,「爱玩儿的人才长寿」。

他说健身、滑冰、游泳是生活的追求不是时尚,「从小就会,只是个人兴趣,没什么稀奇的。」

虽然拥有着「最酷老大爷」、「健身达人」、「时尚老人」等众多称号,但他觉得自己不时尚而是随心所欲,「时尚爱怎么走怎么走,但是我得走我自己的路」。

他觉得自己更像个爱玩儿的老小孩,学骑摩托、骑马,年轻人爱玩儿的微博和微信,也玩儿得很溜,不时发发照片和视频,或者透露一些自己在剧组拍戏的消息。

最近还受邀到处表演打碟,跟躁动的年轻人一起厮混。他解释说,「打碟有点时尚的味道,也是尝试,也是把我逼到那份上了」。

学生逼着他学了打碟。过80大寿的时候,一众学生说不过不行,得隆重的过,好多学生从海外回来,大家要搞个大场面。

王德顺:「要过咱们这样,我让你们重返20岁,重新走一回T台,我打碟给你们放音乐。」

学生们问:「你会吗?」

「离我生日还有半年,半年我还学不会打碟?就这么定了。」

过生日的时候,学生们时装表演,王老头给他们打碟。这一打碟不要紧,好多地方都邀请他去,说欣赏他打碟的风度。老头儿也爽快地回复,「好,去就去」。

他身上埋着一股「随心所欲」的劲儿,变得出名只是缺少一个被津津乐道的契机。

49岁那会儿他决定辞职去北漂。

好朋友听了抓着他衣服,退休金、房子、保险和养老金就这么飞了,现在就走,还活不活了,劝他再等等退休。但王德顺觉得,在团里不能演自己的戏,那不行。

他带着自己的造型哑剧到了北京,在戏剧学院一上演,「那个月那叫个火」。

当时戏剧家协会会长要以协会名义,把他的戏向首都人民和全国推荐演出。「啊呀,受宠若惊」,他耸耸肩,向上摊开两只手掌,「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个时候,一个月到了。辞职了没人发工资,也没钱吃饭,那时候谁家都是按月花工资,紧巴着没有一点富余。王德顺全家4口也被亲戚从家里请了出去,无处可去。

他现在并不愿意多谈这事儿,「北漂没有不艰难的」。哑剧全靠形体表现力,靠形体讲故事,不那么直白,能思考的文化人才买账。来北京才行,这儿有观众。

庆幸的是,他坚持了下来,戏也一直演了下来。

中国顶级戏剧家齐聚在一起,还开了一个《王德顺造型哑剧座谈会》,专家说,「我们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哑剧了」。

他的剧被文化部派去参加世界哑剧节,迅速获得国际认可,戏剧节主席米兰斯拉代克先生「天天晚上陪着他共进晚餐」。

哑剧成了,王德顺又不满足了。他说自己天生的性格就这样,「不断突破自己,这一生永远去追求新的事物」。

他想了个新戏,「活雕塑」,演员和舞台上摆的雕像一起演出,仅靠演员的动作完成故事。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还没有过,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

王德顺扎到健身房,开始练肌肉,还琢磨了「背式」呼吸,这么练了三年,刷上青铜颜色和雕塑线条一摸一样,还是个「不喘气的雕塑」。

这戏一演也成了。除了参加国际戏剧节,被邀请去各地演出,演了整整10年。

罗马尼亚大使馆的罗明夫人说,「你就站在哪儿不动,但我从头到尾流着眼泪看完了你这台节目」。

因为活雕塑,他成了中国图片百年史(1894-1994)里最后一位人物,那里面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

接到电话通知以后,他想着「自己一个文艺节目,怎么就被载入史册了」,专门买了厚厚的一本书研究了一番。

王德顺似乎天生就是艺术家的料。

他说起过自己第一次演戏的经历,当年看了一个不到40分钟的话剧,看完台词和走位就全记住了,觉得自己也能演,回来就立马找了几个工友们排练。

结果排好了去汇演,拿了个一等奖。他四肢修长,讲话的时候身体也随时会演起来。

不断获得奖项和赞誉,让他对演戏兴趣不减,也从不掩饰自己旺盛的表现欲。从20岁演到80岁,涉足影视圈,他觉得自己「就是这块料」。

无论台上台下,他都是个纯粹的布莱希特式体验派。

老头儿说自己「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知道今天要干什么」,这种态度「都是小时候饿出来的」。

他小时候经历过日军统治时期,市里每天早晨有一个大马车收尸,亲眼见到过「垃圾站都是冻死的(人),一抬往大马车上一扔」。

那时每个中国人都在死亡线上挣扎着,一醒了就得找饭吃,不敢停下。

他不允许自己停下,自称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亡命徒,亡命徒就是不顾死活,「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我绝不驶进那避风的港湾」。

王德顺想做的事儿还是演戏,希望「每一年每个月都排的满满的」。

今年82岁,但人生还远没有就此结束,倒觉得刚刚开始,「我80岁的时候能学打碟,(也)没有觉得该结束了」。

如同英国诗人迪兰·托马斯在其诗作中写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在他身上,时间走过一甲子又一纪。

人们对这个年纪抱有的刻板印象,就如笔画繁重的「耄耋」一样沉重冗杂。

打眼望去,「老」字写在脸上,仔细观察,须发皆无,如同生命尽头将至。

有人形容那些体态饱满,精神矍铄的老年人,经常会说「只是时间遗忘了他」。

可你看他满头花白,正是时间在他身上留下的记忆。时间怎么会遗忘他,只是他遗忘了时间,随心所欲。

年事渐长的王德顺也去过长寿村,但他一点也不羡慕长寿村的老人,「他们80,90,100了,他们什么都干不了,我现在还在工作,80岁我照样工作」。

某次演讲里,他双手大拇指插在牛仔裤两边的裤兜,开始给大家朗诵那首《船》。

他的身体仿佛也化身成那条永远前行的航船,最后,右手中指指向前方虚空,定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