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美术杂家”董智敏

 收藏推荐 2018-03-18


董智敏(志敏、纪德),男,1957年生,山西芮城人。历经插队知青,垣曲县饮食服务公司照相馆、办公室职工,中共垣曲县委秘书办干事,太原钢铁公司第三、第五中学美术教师,山西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主任编审,太原画院院长等职。

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曾从事美术出版工作20余年,业涉年画、连环画、插图创作、图书装帧设计、美术评论及创作、文史博物会展(《尹灵芝烈士纪念馆》、《汾酒博物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千秋孔子》)展陈设计等方面。

长期从事美术理论、评论工作与研究,在国家级、省市地方各类图书、报刊及专业性杂志出版、发表评论文章、专业论文表80余万字,出版专著有《山西古代寺观、墓室壁画精品集粹》。

曾任省委宣传部《华夏文明看山西》系列文化活动工作组成员,先后获“先进工作者”、“优秀个人奖”,“特别贡献奖”等奖。

曾获中国优秀美术图书编辑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艺术图书奖,第五届中国优秀图书设计金奖,第四届《华北之星》“卓尔”标志设计金奖,以及图书编辑、设计获各类政府、大区特等奖、导向奖、优秀奖和一、二、三等奖近百项。

创作出版、发表多种年画、连环画、插图、装帧作品逾千幅。

创作、合作国画、壁画作品《正月十五雪打灯》、《小西天胜境》、《三晋英杰》、《孔门圣哲图》等入选六届、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等。获2010年太原市“五一劳动奖”个人一等功,2012年太原市优秀艺术家称号。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文化系列(美术)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山西省工筆画协会副主席,山西油画学会学术委员。

现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太原市第十一届常委、第十二届委员,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太原画院院长。

解读“美术杂家”董智敏

董智敏在美术界的身份和角色可谓多元、多态。从当初,他学了4年美术专业后去当了教师,又从事美术出版工作20多年后而最终“归队” 调回画院的工作经历来看:从美术教师、美术編审、美术评论家到国家一级美术师、画院院长等,其工作涉及美术教育、出版、专业创作单位管理;创作作品广涉年画、连环画、插图、壁画、图书装帧设计、文史博物会展设计等众多领域,不一而足。虽涉及领域之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疏离自己所热爱的美术事业,并为之不懈追求和努力而收获丰富且多样。


《安全 生命线》(142x71cm) 

过程似乎有些漫长,但终于让他回到自己所期待着的专业绘画创岗位上、尽管身份变了却还是专业单位中的“业余”角色,难得专心、专业。当谈及如何平衡画院行政管理工作与个人爱好以及专业创作的关系时,他总是说:“事物总是矛盾的、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我只是尽量努力,把“该做的”、 “能做的”和“想做的” 之间的关系尽量摆好,因为需要常常就是责任和价值。”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船工》(40x40cm) 

也因此对董智敏的绘画艺术的评价似乎很难,就我对他的认识,他的作品的确很难归类于某一画种、画科和专门类型。尽管他学的是国画专业,但多年来因工作的原因,他在美术界更多是以美术理论、评论家的身份而被人所熟知。致于他的许多参展和获奖作品因涉及着年画、连环画、装帧设计、插画、壁画、国画以及会展设计多门类和方面,又由于他的作品在题材、内容、形式、材质、工艺、表现方法多种多样,人物、山水、花鸟兼善皆能,故自称自己为“多功能美术工作者”或“美术杂家” ,我倒认为这是他非自谦的自我评价,坦诚而不失客观的确切。


《傅山诗意图》(142x50cm)  

对董智敏绘画艺术评价之难,还在于不仅仅难在对他作品的评析,更难在解读他对待所钟爱的美术事业的态度,难在探究他的大美术观以及学者型艺术家的艺术人生理念。


《虎娃》(40x40cm) 

客观地讲,董智敏的确不是一位通常意义上单纯的画家。他属于学者型,更倾心于读书、写作和研究。也正由于他美术科班出身所打下的基础,加之其毕业后几十年游离于绘画圈的各种工作经历磨练,使他对绘画艺术和绘画创作有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正如他所说:如果说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绘画仅是表达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生活之美是无限的,表现的方法手段自然可以多种多样。艺术的目的在于去发现、创造生活美的同时修炼和提升自我的品格。因此,去不断提升自己认识、挖掘、表现和创造生活美的心性与能力才是目的,绘画和画家也因此才成为一种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存在。其次,绘画固然有其本体语言型态、体系和特定的技能、技法以及表现方式的要求,但对知识的不懈学习和积累,对生活、社会不断地体验与认识,对思想、精神品格和艺术修养的提升修炼更为重要。因为绘画者最终是“画自己”。画自己的精神品质,画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境界,画自己“想通了的”道理。画家应是美的发现者、领悟者、揭示者,是创造性的劳动者。绘画不是耍把戏,画家不该只是个“玩活儿” 的手艺人……


《丽日云天》(142x140cm) 

董智敏的话语间透露出他的艺术观和对绘画的认识与态度。我想,他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大概就是其综合意识观念的表现吧。


《卢纶诗意图》(180×97cm) 

可以肯定地说,在绘画的创意、布局、用色等方面,董智敏是有着很深功力的。尤其是人物画,其数十年来千幅之多的连环画、插图作品的创作、发表、出版,可以为证。除外他始终保持着写生的习惯和状态,其数量、功底还可以从他遵从姚有多、卢沉诸先生之嘱并一直坚持“日进斗方”(石鲁语)的习惯而作的几千幅水墨人物、景物写生稿中窥见一斑。据他说,坚持画这种在于“积习性“而不在于示人的”日记式“小画,只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修行”,把“简单” 做到不简单,把“平凡”坚持到“不平凡” ,更体现出人的意志品行的自觉“修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董智敏善于把简单的修习升华为更有意义的自我修炼,更可见其对艺术追求的高标准,对“画家”这个职业的敬畏与自尊。我想,董智敏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这种特殊的历练方式以及长期坚持积累各种知识的良好习惯。


《煤二代  父子兵》(180×97cm) 

董智敏在创作时讲究以画面感、视觉信息传递并注重作品对人的启发,属于“思考型”画家。因此,他的作品并不算多,却常出新意。或许与他从事装帧设计的经历以及他对平面构成的理解运用有关,董智敏的绘画作品在整体构成意识与局部的处理把握以及意趣、意境讲究上的鲜明特点。被王朝瑞先生称之“小画不小,气势容量意味深远”。


《秋汛》(180×97cm) 

此外,董智敏还十分注重不同题材、画种,甚至不同材质、工艺、质感的多元化表现方式。例如,他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小西天》的画面处理效果,参加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壁画对历史题材的表现方法,还有他近年来创作较多的山水画对视觉质感的把握,等等。他始终在思考,自己的作品到底要表现什么?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他的美术作品从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少年中国》(180×200cm)   

董智敏执著于艺术,恪守着“不自欺、不自大、不自弃”的“三不”原则,把绘画当成人生课题去严肃对待、认真研究,令人敬佩。他有着传统画写生和写真的功底,却倾向于摆脱传统束缚,去掉写生、写真的印迹,不断追求以新视觉美律传递当代人的现实感受、创造新视觉秩序美感的创作方向与目标,从而见出自己的精神追求与境界。


《岁月》(40x40cm)

画者以画说话,董智敏为人写了那么多评论,却说不知如何评介自已,而托我视情为之。是如此,以上解读权当是我对他,包括他的作品以及他对美术事业态度的一种评价和理解吧……

——文/逸平


《水墨功课一》

《水墨功课二》 

《水墨功课三》 

《戏品》(40x40cm) 

《远方》(40x40cm) 

《远山一》(180×97cm) 

《沧桑》(142x71cm) 

《春山初醒》(71x71cm) 

《春水无声》(71x71cm) 

《春醒》(142x71cm) 

《大河月色》(142x71cm)  

《佛境  小西天》(60x69cm) 

《老船一》(142x71cm)  

《清流》(71x71cm)

《秋水无声》(367×144cm)  

《水城印象》(142x71cm)  

《太行千秋》(3000x150cm)  

《艳秋》(71x71cm)

《塬上秋艳》(142x71cm)  

《月光》(71x71cm)

《雲中画境》(367×144cm)  

《暗香》(142x71cm)  

《海风拾韵》(71x71cm)  

《海风一》(71x71cm)  

《荷风清韵》(45×97cm)  

《金色池塘》(71x71cm)  

《茉莉情韵》(142x71cm)  

《秋晴》(142x36cm) 

《秋意》(71x71cm) 

《新荷》(71x71cm)

《玉簪》(142x71cm)  

《印象山水一》

《印象山水二》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