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中,如何读懂“诗家语”?

 阳关残雪 2018-03-18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实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诗句作变形处理的呢?

1. 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两种。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如崔颢的《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如王翰的《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句中的“葡萄酒”就是第二句中“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

2. 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就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际上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以这种方式组句最能表达诗人的独特感受。如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片的两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明月”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词人巧妙地将抽象与具象嫁接在一起,不仅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象,而且营造了烟波浩渺的雄阔意境,这与词人达观豪迈的胸襟极为相称。为下面写自己不畏风浪险阻的胸怀进行了很好的渲染,奠定了词作的的感情基调。

3. 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

诗歌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蕴含极丰富的审美信息,往往会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但是作者采用了答话蕴含问话的方式,将其精简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审美经验去补充完善。

4. 句子的反常组合

在古代诗歌中,句与句之间的组接顺序也快可以突破常规,它不一定会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而进行反常组合。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中的“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按常理,应该先说“昨夜”,后说“今朝”,这种反常组合,突出了”与朋友别离的悲凉氛围。

掌握了以上四种规律,你就可以读的懂“诗家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