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话中医】从中西结合讨论中医科学(下)

 为什么73 2018-03-18


从中西结合讨论中医科学(下)

素材&主播:张  来源:网络  编辑:张丽群

夜话中医第四十七期 来自国医健康科普 03:34


我国精妙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十分看中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阴阳化生,万象至理予以五行,当人与自然阴阳五行相合协调的时候,安康豁达的生活便会到来。最深奥的往往在最平易中顿悟,夜话中医和您一同在生活中聆听中医之道。本期为大家带来中医辩议第一站:是中医不科学,还是所谓“科学”不科学——从中西结合讨论中医科学(下)。


面对茫茫宇宙,中国人着眼于时间的流动和延续,把对时间的体察看得重于对空间的度量。中国人尊重和热爱生命,推己及物,视天地万物为有生命的存在,视自然界为生命的不断的演育过程。中国人立足于自然的整体。自然整体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自然整体和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时间。而时间一维且不可分割,故重视生命和着眼时间又加强了中国人的自然整体观念。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生命整体的内部以及生命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需互依、和谐严整的联系。对这些联系的破坏,将意味着生命的完结和时间的中断。因此,中国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心境和处事原则,主张人心合于天心,自我融入宇宙,泯除主客对立,反对因人欲的膨胀而损害宇宙生命包括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待人和万物,道家提倡“任性”,儒家主张“尽性”,做法虽有不同,但都是希望其天赋本性能够自由、充分、全面地展现。人和万物在同一时间之舟中共存共荣,这是中国人至高的生命伦理观。



自然整体观和广义生命观促使中国人着重事物的功能和关系。功能支配形体,是生命之本。没有了功能就失去了生命,形体也随之散解,所以功能重于形体。而功能又通过一定的关系得以显示,并受关系的制约。由关系组成的结构和结构关系的协调,是维系整体的前提。中国人认为,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最重要的关系是阴阳,阴阳关系最主要的体现是四时和雌雄。在四时、五材(才)和五方的基础上又创立了五行系统,五行的反馈自调机制被视作维持一般整体平衡的功能结构模型。


功能有其承担者,结构关系的实现也有其介质,但它们往往看不见摸不到,它们是无形之虚。然而它们是真实的本根存在,且是决定宇宙生命的关键所在。中国人将它们一律称作“气”,认为事物的自然整体功能反应和各种自然整体关系正是通过“气韵”“气象”而显现出来。事物之间各种自然整体关系的法则称作“数”,对“象”和“数”的研究就成为中国人认识天地万物的切入和关注层面。


中国人有向内的思维趋向。长期以来,通过体验、直觉和自我调控,对心性即精神做了大量研究。心学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学术。它不仅包括道德修养,行气健身,而且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创建医学和认识其他事物时,偏重综合而不是分析,直觉而不是归纳,取象比类而不是公理推演,自然整体观察而不是封闭性实验。注重研究的是万物的自然生成、演化和持续,而不是其物质构成和在空间中的展开。


因此,中医学最大的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始终是有思想情感的自然状态下的活人。它强调精神对生命的特殊意义和关键作用,因为精神是人体最高层次的功能。它所要着重把握的不是机体的器官实体,而是人身作为活的自然整体的功能结构关系。这自然整体功能结构关系包括与日月天时的相应,包括机体发育和生命维持的节律。


从本质上说,中医学不是直接针对病灶,而是提高人的内能、内和,不是直接祛除病因,而是“穷理尽性”“赞天地之化育”,即恢复和加强人自身具有的调节能力,调动和激发人的生命潜能,从而实现自我痊愈。这正是天人合一、主客相融在治疗学上的体现。


西方文化,刚好与中国文化形成左右对称的优美格局。他们在传统上视空间重于时间,把世界看作物理的世界。时间性虚,空间性实;时间的本质趋向综合与整体,空间的本质趋向分解与对立;时间只能共享,空间则可以由强者去切割和占有。与此相关,西方人喜爱分析,侧重研究事物的有形实体和物质构成,在群体中强调个体的独立价值,在整体中注重局部的基础作用,因而喜重孤立研究和封闭实验研究。



面对世界,习惯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同时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主张征服自然。西方人有向外的思维趋向,关注事物在空间中的机械运动和物理变化,因而几何学、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方面很早就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对整个西方科学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西医学必定以解剖学为基础,着重研究人体的形体器官、组织结构和化学构成,而缺乏对人的自然整体考察。在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则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和人体受损的精确部位,然后依靠人工合成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直接排除病因并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从本质上说,西医学主要研究的是人身生命运动的空间性规律。


综观和比较中西方的思维特征,中国属于阴性文化,西方属于阳性文化。在传统上中国人选择了以时间为主的生命时空坐标,西方人选择了以空间为主的物理时空坐标。这两种时空观贯穿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时间文化,西方文化是空间文化。


正是这两种分具阴阳偏向的文化造就了两种认识论,两种不同的科学思想体系。而中西医正是这两种认识论、两种科学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由此可以断言,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仅文化是多元的,科学也是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对人类曾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至少有两个源、两个流,而不是一个源、一个流。它们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国。



简而言之,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偏重分析还原,着意形质实体,目的在于征服和控制;发源于黄河、长江的中国科学偏重综合系统,着意功能虚体,目的在于尽物(人)之性,共存共荣。尽管中国式的科学技术体系与西方相比尚有时代的和规模的巨大差距,但从文化基因上看,它有存在的理由和向前发展的强大潜能,而且代表着当今科学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类文化与科学的发展规律亦如是。


法无定法,大道行至。当通明道理之时,一切自然明了。感谢各位收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