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医书上有哪些有趣的药方?

 谨身节用华 2018-03-19

谢邀了。药方有没有趣,关键在于大夫。古代关于药方,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1.牛黄入药纯属偶然。话说神医扁鹊,正在药房琢磨药方。这时,邻居家孩子跑来了,手里拿着两块石头,不知何物。扁鹊一问,孩子就说了:今天我家宰了一头牛,在牛肚子罗里面发现2块石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向您请教一下。扁鹊拿过来一看,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这时,有位病人来看病,胸闷、气喘、咳嗽,扁鹊连忙把石头放下,就扶病人到病房看病。诊断之后,让仆人到药房桌子上拿金礞石炼药,给病人服下,很快就好了。于是,扁鹊重新回药房,突然发现,邻居拿来的两块石头不见了,一问才知道,被仆人当金礞石入药了。由于这个意外,从那以后,牛黄就成了一种神奇名贵的中药。



2.药疗不如食疗效。话说医圣张仲景,医术高超。医学界有句古语,叫:医不自治。医人不能医己。因为中医讲究客观辩证,给自己治病,往往存在主观认识。一次,另一位有名的大夫,因为年老无后,每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因而忧虑成病。很多大夫都来看过,也看不好。张仲景听说后就来看望,诊断了病情以后,张仲景大笔一挥,开了一付药方:面粉、麦麸、绿豆、红豆、高粱、玉米各一斤,捣碎团成丸子,外加蔗糖二两服用,每日三次。这位大夫差点儿笑出声来,逢人来看望,就拿这事说笑,一时间,竟然忘记忧愁,不知不觉病就好了。


3.千金方差不多都被孙思邈吃过。话说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寿终142岁。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里本来也算不上富裕,因为“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但也有好处:久病成医。孙思邈天资聪明,立志学医,研究《黄帝内经》等书目,吃过的药方过目不忘。没钱买药,就自己采摘、分辨、熬制。终于称为一代药王。后来,为皇后悬丝把脉的故事更是传扬一时。


4.一样病症因人而异。话说名医李时珍,一天在诊所遇到两位病人,一个老头,一个不满3岁的小孩儿。两人都是一样的病症,发烧、怕冷、喉咙痛、眼底发红等等。诊断完毕,李时珍给他们开出了药方。方子药材是一样的,但是量却不一样。而且,老人的少,小孩儿的大。这下,他的学生糊涂了。李时珍解释说:老人知道自己病重,必定认真喝药,而且身体衰退,因此用药要轻。小孩什么都不懂,要靠大人监督才肯吃药,本身就吃不了多少,喂十口吃三口,所以,要药量要大些。学生十分佩服。



5.好药方有时是切磋出来的。医生以前很多也是文人。有这么两位,平时除了切磋医术,也经常拼拼文采。一天,两人喝完茶,从医馆出来,路过县衙。一位看见县衙前面的大鼓,灵机一动,随口出了一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其中隐藏着陈皮、半夏两味中药。另一位也很聪明,转眼看见衙门大门前挂着两个灯笼,沉思片刻,就对出了下联: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也隐藏着两味中药枳壳、防风。二人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