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玉娶宝钗,贾政第一个不答应,只因这一点

 珍爱红楼梦 2020-11-06


习惯上,人们总以为金玉良缘才是门当户对,象征着美好富贵。其实,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解吧,其原因在于,被曹公所创作的护官符一叶障目。在曹公心目中,真正的门当户对,应当是木石姻缘。

首先来看,作者通过冷子兴介绍贾政,说他最大的特点是酷爱读书。后来,贾政对于读书人也格外的重视,看看贾雨村,仅仅因为林如海的一封推荐信,他就保得了贾雨村的高官厚禄。可见这诗书及其读书人在贾政心目中的分量。

而林家呢,当就是红楼梦最善于读书,也是读书读得最好的人家了。贾政不看重这样的人家,却去看重薛家,最后让宝玉娶了宝钗,则就是十足的天方夜谭了。

再则,林黛玉出身书香之家,丝毫没有丢掉林家的门风,秀外慧中,也十分酷爱读书。而且,其才华其聪颖,贾政也都见识到了。一方面是贾雨村觉得林黛玉不俗,自然是会告诉贾政;另一方面,林黛玉日的诗才,贾政也必定有所耳闻;在一方面,贾政觉得黛玉优秀,让她在大观园里施展文采,结果她的题额等都深得元春喜欢,贾政也都十分欣赏。都得以保留。

这么样,相比较于薛宝钗,贾政自然是更加地钟爱于林黛玉,让黛玉这么样一个十分有内秀的女子,熏陶贾府的后人。

看看王夫人身上完全没有诗书的气息,贾政跟她的结合只是一场政治婚姻,所以,贾政后来就慢慢地疏远了她。因此,贾政当就更希望宝玉娶一位懂得诗书礼乐的女子作为正室。

还有,薛家的孩子都没有家教,都十分嚣张。首先一个薛蟠,刚一进京,路上就惹了官司,还是幸亏贾雨村看贾政的面子,帮着薛蟠将官司了结了。

入了贾府,薛蟠也不知道收敛了,依然整日花天酒地,拉帮结派,惹是生非,丝毫不爱诗书,贾政要是他的老子,早就将他打死了。

贾政一生算是谨小慎微,老老实实,唯知尽忠奉公,慢慢地,也不得皇帝看重。如此处境的他,自然是不希望跟这么样一个丝毫不知低调不懂内敛的人家,结成儿女亲家。假设有一天,薛蟠也得罪了忠顺王府,岂不是需要再次吃不了兜着走。

薛宝钗呢,进入贾府,也是四处活动,在她身上,丝毫找不到诗歌里“静女其姝”之美好。贾政要让宝玉去了宝钗,还不是俨然又娶了一个王夫人。所以,娶薛宝钗,贾政第一个不答应,就因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薛宝钗只不过是王夫人娘家的人,而林黛玉却是她亲妹妹之女。而贾敏在家的时候,尊贵无比,自然也甚是得到了她这位哥哥的爱护。这样,贾政又怎会不多多关心一点黛玉。

另外,就是贾母的影响了。贾母屡次赞美王熙凤,喜欢她的爽利,不让王夫人拘束了她。所以,薛宝钗那样一种“端庄稳重、少年老成”,贾母就甚是看不惯。

而黛玉,也正好是爽利的类型。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是说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不爱外孙女爱谁。这样等于是忽略了黛玉的美。贾母爱黛玉,不仅仅只是因为她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因为她的优秀。

最后,薛家只不过是皇商,朝中无人,家里的产业江河日下,对于贾府全无益处。黛玉父亲虽然去世,但是林家根基深厚,总还有人脉在那里,按照人们对于林如海的敬仰,他们自然也会跟贾府亲近一些。更何况,林家还给了贾府一大笔财富,贾府也不能对不起林黛玉。

反观宝钗,也就只有王夫人还器重她,贾政贾母对他们家仅有的只是一点点的客套,同情薛姨妈寡妇失业,就让他们一家三口寄居在贾府,只要不十分出格,就懒得将内心的不满表面化。薛家不识时务,一味掺和着想融入贾府,最终也就只能自讨苦吃了。

这一切,正可谓是,金玉良缘先天不足,五大因由,让林黛玉完胜薛宝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