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一种高雅的养生方式

 难得糊塗也糊塗 2018-03-19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

“浊酒不饮嫌昏沉,

欲玩草书开我襟。”

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

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


宋代诗人陆游说:

“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是说练习书法,

笔下生力,墨里增神,

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古往今来,

人们把写毛笔字与健身长寿联系在一起,

当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练习书法是脑力劳动,

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是轻体力劳动,

它几乎需要周身活动。


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

还要用心用神用气。

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

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

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

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

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

到肩——肘——腕——掌,

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发乎腰”,

“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

就是指此而言。

练字看上去只是手在动,

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

书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身安意闲,血脉通畅,

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

因此练习书法被许多人比喻为“练气功”。



中医学认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

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

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

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

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

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相对于如今五花八门的养生方式,

书法,不需要你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却能使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

一支毛笔,

一方石砚,

几张宣纸,

在安静的书房,

将内心安放。



孔子学堂无墨书写布


书法,修身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