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是最高雅的养生方式!

 云亭山人928 2023-07-03 发布于山东

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

“浊酒不饮嫌昏沉,

欲玩草书开我襟。”

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

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

宋代诗人陆游说:

“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是说练习书法,

笔下生力,墨里增神,

有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

图片

董文运与池沙鸿合作精品 180cm*97cm

古往今来,

人们把写毛作画与健身长寿联系在一起,

当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练习书法是脑力劳动,

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是轻体力劳动,

它几乎需要周身活动。

练习书画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

还要用心用神用气。

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

必然端坐凝视,专心致志。

写字作画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

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

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

到肩——肘——腕——掌,

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发乎腰”,

“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

就是指此而言。

练字画看上去只是手在动,

其实全身的气血都在运行,

书画写者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身安意闲,血脉通畅,

完全进入了“练功”的境地。

因此练习书画被许多人比喻为“练气功”

图片

刘二刚作品 68cm*68cm

中医学认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

书画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狂喜之时,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

时,暴怒之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

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

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

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可见,书画能调节情绪,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也可以说,

书画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

手挥笔管,可摩动“足三里”这个强壮穴。

我们常用的五指执笔法,

非但可把字写得刚健有力,

而且通过手指活动能调和气血,

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身体,

促进生命活力。

同时,

写字作画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保健作用。

唐太宗《笔法诀》说: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

“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

不同的心理状态

会使人受到不同的影响暗示,

作出的字画也各不相同。

书画君之前文章也提到过,

不同的字还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书画有养生的作用,

这是不少学书画的人的共识。

有人把这些作用总结成四句话:

洗笔调墨四体松,

预想字形神思凝。

神气贯注全息动,

赏心悦目乐无穷。

图片

康宁作品 97cm*60cm

书画养神

《黄帝内经》说: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书画能让人的心静下来,

通过学习书画凝神静虑,少躁动,

书画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书画养心

学习书画可以培养我们耐心,

细心的素质。

耐心恒也,细心微也。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

书画的起笔收笔处

可培养我们精微的好习惯。

书画养目

书画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

而观察最为重要。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书画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书画养学

学习书画不仅仅在学写字作画,

同时也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图片

康宁作品 97cm*60cm

书画养气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此气至大至刚也。

我们注重书画的气息、气韵的培养,

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

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书画养学

学习书画不仅仅在学写字作画,

同时也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书画养气

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此气至大至刚也。

我们注重书画的气息、气韵的培养,

更强调“浩然之气”的培养。

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上所有作品为东岳美术馆馆藏作品欢迎书画爱好者关注、交流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