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typlr2d 2018-03-19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人的心性、道德修养的高低,不只是包括悟性,还有在明白道理之后在生活中实践,言行表现的结果在证实着自己理解的道理,越做越好,修正自己的心性,升华上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忍受不少痛苦,守住心性,舍弃了一些执著和欲望,自己也具有了一些方面的德行。从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来看,中人以上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不会偏离正道太远,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不难接受;中人以下他的心性和衡量标准已经偏离正道太远了,衡量标准可能都反了,听到较高的学问和道理,他容易起反感、争论和误解,甚至反面理解,这也不符合循序渐进、教不躐等、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此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为他晓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