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回答关于选择专业和就业的问题

 肥皂泡188 2018-03-19

0章 引言

作为一个成年人,过年做客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谁谁谁要面临考大学、找工作,能不能给点意见怎么选择专业、就业方向?”这一类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可是远远超过被问该买哪个币之类的问题,如果答案被执行,那真是要影响人家至少4年左右的时间。在几年前,我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经常胡乱一答,讲什么兴趣啊、就业环境啊、平均薪资、时代特征……什么狗屁……。想到以前我回答过那么多各种弟弟妹妹这一类问题,我就觉得害怕。今年我的回答要谨慎和靠谱太多了。

 

1章 选择是一种能力,而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这种能力

选择是一种能力,而且选择是比做事更重要的能力,选择的好与坏能在几年内把原本两个各方面都相近的人拉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但可惜,选择是一种能力,几乎没有人天生就有这种能力。我看到的我的同龄人在择校和择业方面,几乎纯是靠运气,如果不是全部,也基本上在80%以上吧。

要做好选择,至少你得知道可选项吧。试问,当我们高考结束时,有哪个学生知道全国一共有几所大学,各个大学又有什么样的优劣,她们的历史、人文、环境、资源……,有哪个学生能模糊地知道吗?而选择专业,就更没高中毕业生知道全国设有哪些专业了,更别提这些专业是干什么的了。而如果想知道各个专业在各个学校有什么优劣,肯定是没人知道的。反正我当时是完全不知道。

别说高中毕业生自己不知道,就是连老师都不知道。高中老师长期只生活在高中校园,面对世界不需要比高中生宽到哪里去。老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训化的过程。我们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工作面对老板和顾客,那是要想尽办法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工作过一段时间那进步是可以感知到的。但老师面对的问题太简单了,就学生那点题目,过不了几年,老师的视野就小到了可怜的范围。很少有老师能有压力去负责任地了解高中围墙之外的事。

我高考结束后,当时填写学校和志愿,其实狗屁都不懂。我现在都忘了我当时是怎么选出来的学校,就是胡乱选择的。但我记得很清楚我问过我的老师如何选择专业,回想那一段对话场景其实挺搞笑的。当时我爸爸带我去找老师咨询选择专业的事,当时老师家有一个小孩子在看电视,我们竟然就一起在看电视,真正说到选择专业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当时我老师问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回答说是物理和生物。然后老师拿选择专业的列表查了带生物和物理两个字的专业名称,我就选择了三个填上去。我现在只记得一个了,就是材料物理。事实上材料物理和物理学除了物理两个字相同外就没有相同之处了。当时怕没有学上,还选择了接受专业调配。最后真把调到了金属材料工程。

第一份工作更是这样了。大学毕业,我们除在招聘市场上走来走去那几天能够看一些公司的名字和营业范围,我们还能知道什么?公司老板是谁、公司是做什么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其实全是黑洞一样。我们不但不知道有多少选项,也不知道选项到底是什么,更不选项意味着什么,我们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除了能知道这公司在什么地理位置,公司的名字(可能全称都不见得知道)、给你预定多少工资,等等极少数几个问题的答案之外,其他的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反正,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会首先告诉他,承认吧,你现在不太可能有选择的能力。

 

2章 别人基本上帮不上忙

如果你向别人咨询该如何择校和择业,最大的问题到不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懂的如何选择的人,而是你根本无法向别人提供你的基本情况。只是抛出一个问题,我要报哪个大学,我该填什么专业?你还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吗?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我回到当初,我是完全提供不了的。被问的人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陈词滥调瞎说一通,比如要依据兴趣爱好什么的。第二个就是依据他自己的情况给你讲一些他自身行业和学校的认知,最好的情况就是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别的什么东西。

如果你有幸找到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做选择,或者说是懂得如何做职业规划的人,碰巧他还非常了解你。你又懂的如何听他的话吗?你知道该怎么执行吗?更大的可能性还是最终屁用都没有。

最幸运的就是爸爸妈妈是有选择能力的人,爸爸妈妈知道你的具体情况,也知道如何哄你听话,懂得帮你设计未来。而且万幸的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无私的,真的不是带着自己未完成的希望,不是希望你帮他完成。……。能够补齐这些条件的人,可能是万里挑一的。

所以,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其次会告诉他,别人是靠不住的,除非你有一个好爸爸妈妈。

 

3章 兴趣是一种主观能力

关于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最大的错误答案就是“你要凭借你的兴趣来选择。”这个答案的潜在逻辑是这样的:首先你得知道你对什么方向有兴趣,如果你选择有兴趣的方向,那自然就能学好和做好这个方向。

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不是因为对某事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反过来,因为你做好了某事情,然后你在做好的结果下得到了很多人的表扬奖励等各种反馈,然后你才发现你对这件事有兴趣。

对任何一件事有兴趣都是基于对这件事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得出来的结论。要对一件事要有充分的了解,肯定不是你没做这件事之前就能清楚的。更不要说对一个专业、一个岗位了。怎么可能在开始学习和做事之前就能有兴趣。

所有那些说自己对某某专业、某某岗位更有兴趣的,而对自己当下学习的专业,做的事没有兴趣,只是为了糊口迫不得以才维持的人,统统TMD的是骗子,就是为了麻痹自己,为了骗别人而胡编乱造出来的话。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读小学,每个假期都会主动报兴趣班,每一个假期都选择不一样的。她学过国画、水彩画、古筝、轮滑、书法……,最近听说又要去学编程。我看过她很多兴趣班上带回来的作业,确实水平还不错,但没有一个称得上优秀的地步。我问她为什么不在一个方向深入学习下去,在我们的对话中,我发现了原因。因为从零起步到60分,那是很容易的,进步是明显的,有进步就能得到表扬和奖励。但从60分到80,乃至更高分,那是非常难的,长时间没有进步,没人表扬,她就放弃了。

所以,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会告诉他,别相信什么狗屁凭借兴趣来选择,兴趣结决不了你能做好什么,而是反过来,你做好了什么决定了你对什么有兴趣。

 

4章 天赋同样是骗人

对于选择,除了兴趣这个误导之外,就数天赋这种陈词滥调更常见了。

其实我们哪有什么天赋可言啊,至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存在天赋的说法。现在我们所有的专业分工和岗位分工的历史都不足100年,在我们基因层面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针对这些分工的优化突变。哪有什么天赋可言。

如果说有天赋,那一定是做农民。往上数三代,我们都是农民,人类从事农业是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基因层面是针对这一行业有优化方向的突变的。

针对这个天赋的说法,我也没有更多的证据,反正我是不信。做选择就好好做选择,别拿什么天赋来骗自己在做选择的这个工作上偷工减料。

所以,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会告诉他,别相信什么狗屁凭天赋去选择,除非你选择做农民。

 

5章 热爱是一种能力

别误解了这一章和第3章,这两章是完全两个关于选择这个难题要思考的不同的东西。我第3章说的是不能凭兴趣来做选择,这一章我要说的是不能拿“热不热爱”来逃避选择之后的责任。

在完成选择后,无论是正在就读一个学校和专业,还是正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很多人都会说我不喜欢/不热爱这个专业或岗位,我喜欢的是那个专业……

这种说法是将“喜欢/热爱”某种东西看成是一种“客观的”,即当某某条件成立时,就对它产生了“热爱”。

我觉得不是,“喜欢/热爱”都是“主观的”,这是一种能力。

有一句心理学上的话流传的非常广,是弗兰克这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中悟出来的一句话: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被剥夺,除了一样东西,那最后内心的自由—面对不可逆转的境遇,选择自己的态度与方式。

这句话是说,无论“客观”环境是什么样的,人都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不过我觉得这句话是描述不充分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因为“选择自己态度”这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个可习得的能力。绝大多数人的情绪都会被他人刻意营造出来的环境轻松左右。

选择态度是一个能力。请记住这个结论。

同样的,选择“热爱”某个专业、“喜欢”某个岗位,同样是一种能力。当你选择好一个方向时,你要做好这个方向,那么就一定要让自己“热爱”这个方向,要让自己以这个岗位而骄傲。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或者说如果你能热爱某个东西,你肯定要比不热爱它时做的更好。如果你觉得你是被强迫做这件事的,大概率来说是做不好的。

绝大多数在各个领域里大有成就的人,都会以自己所从事的事感到骄傲,而且是在他有所成就之前就有了骄傲的情感,哪怕那时候,他们还一事无成。

当你有了“热爱”某一个方向的能力时,不论这是什么方向,反正你就是有了“热爱”的能力时,那么你才有能力做好下一个选择。没有“热情”你是无法竞争的过那带带着“骄傲”的同行的。

其实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任何一个人,做好绝大多数岗位,或学会绝大多数专业所需要的“客观条件”都是唾手可得的,至少所有脑力劳动是这样子。所有的知识、书本都在互联网,哪怕是要钱的,都便宜的要死,所有需要的工作设备,所有的学习用实验设备,都不会贵到你要学习是买不起的地步,哪怕是真的很贵,也可以便宜租到。唯一缺乏的是,我们有没有勇气真正地花精力花热情去学会它们。

我在读大学时,我对自己的专业其实是没有热情的,因为我还没有这种能力。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同样是没有找到对机械设计的骄傲。而到了我的第二份工作,我终于开始说服我自己对机械设计要骄傲起来。现在我在做比特币和区块链相关的研究工作,我同样觉得很骄傲。我认为我是在推动人类文明往对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会告诉他,你可以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做好,但前提是你对你的选择得有“热情”。“有热情”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有了它你的任何“选择”都会更有价值。

 

6章 放弃一次选择定终生的观念

现在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是80+了,再往后超过100是常事。如果你觉得一辈子只需要学习一个专业的知识,只需要一个领域里奋斗,你不会觉得无聊吗。

现在的社会变化那么快,哪有岗位给你做50年啊,知识更新那么快,你守着一个专业是守不到十年的。

如果你不是天才,或者家庭非常优越,那我们得承认作为高中生或大学毕业生,你是基本上没有能力做选择的,你连选项都不知道。但这个不重要,因为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你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但做选择是那么的重要,所以认真起来。这里有一个方法,越早准备越好。如果你面临要选择大学和专业,那就先把全国所有的大学做个列表,在百度百科全部朗读下这些大学的基本资料。更多的我觉得也不可能去了解了。

再把全国所有的专业做个列表,同样去朗读下这些专业说明,可执行的也就是在互联网上能查到的那点专业说明了。

做完这两个工作,可能要几个星期吧,然后做选择吧,别怕至少你努力做了这个选择的工作。

做了选择后,就有认,努力学习。重要的事是培养自己对这个选择的热爱,要对自己选择好的专业感到自豪。学透它,考到优秀的成绩,拿到奖学金。

如果你连自己的专业都没有学好,你也不知道如何学会,你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现在的专业投入热情。你就别谈什么对哪个专业有兴趣,你的天赋在那个专业了。这些都是骗人骗己的。

当你学会了这个专业后,你就会发现,你开始有选择的能力了。以前你是没有选择的能力,你不知道选项是什么,你更不知道这些选项意味着什么。现在至少你知道所有这些选项中的一个具体是什么东西了。

这个时候,别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被这个专业方向决定死了。如果你想试试别的方向,不就是多花一年的时间吗,顶多两年,总不会是花四年吧。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下去。

工作也一样,先尽可能做一些调研工作,做出第一份选择,然后学会来往这个岗位投入自己的“热情”,做好它。然后你会对下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全新的能力。

所以,我现在被问到如何择校和择业的问题,我会告诉他,先努力做一个选择,然后做好,然后你就知道怎么做以后的选择了。

 

7章 结束语

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必须培养的,这个能力不是让你只用一次的,而是要用一辈子的,所以别问别人怎么选择。

 


另请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