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HCA患者接受ECPR相关研究 尽管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的复苏抢救工作已取得较大进步,但CA患者临床预后仍然较差,其出院存活率低于20%,且出院后短期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技术。能够快速稳定C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宝贵时间。近年来ECPR临床应用增加迅速,约30%的患者能够存活出院或过渡到心脏移植。IHCA患者接受ECPR时可能伴发一些并发症,因此选择合适的IHCA患者,尽早开始ECPR救治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重要保障。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IHCA患者进行ECPR救治仍然没有统一的临床操作指南或标准流程来作参考,各中心主要根据其临床经验对IHCA患者实施ECPR救治。 目前IHCA患者接受ECPR救治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经验报道或匹配分析类文章,入选的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IHCA患者接受ECPR出院存活率为20%-46%。对于开始CPR到开始启动ECPR抢救时间间隔超过40min患者,30天出院存活率为35%-45%。ECPR患者临床预后主要与年龄、CPR持续时间、CA的致病原因是否可逆等有关。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可以通过生化标记物和开始辅助时的严重程度评分来进行预测。但仍有部分患者临床预后较差,存在严重并发症,这可能与基础疾病严重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 ECMO)技术本身引起的并发症有关。 既往相关回顾性研究能够给IHCA患者接受ECPR救治提供参考,但由于回此类研究本身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和混杂因素,使其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因此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建议,对于可快速实施ECPR的医疗单位而言,可以考虑对部分IHCA患者实施ECPR救治(IIb,C级),推荐态度较为谨慎。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设计完善的RCT研究,来证实IHCA患者接受ECPR救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 IHCA患者ECPR救治的规范化 建立标准化ECPR团队、临床标准和操作规范、相关数据库(覆盖多中心),以利于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解决ECPR相关问题,规范IHCA患者接受ECPR抢救操作流程,最终得出IHCA患者接受ECPR救治最佳受益人群,形成可靠的临床指南。 1. 规范相关学术关键词 目前有关ECPR的相关研究终点事件的定义有多种,并无统一标准。对于ECMO、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ECLS)、MCS等名词,均需要规范化名称。 2. 规范化ECPR团队工作 多学科专业化团队参与设计和制定ECPR操作流程。ECPR团队应包括心血管内科医师、心脏外科医师、体外循环灌注医医师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等。目前ECPR抢救指南和操作流程要求有ECPR相关专业人才参与,能够根据有限的CA病人的信息快速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开展高效的ECPR救治。图2为蒙特利尔心脏中心ECPR的抢救流程图。具体到每个CA患者而言,各中心ECPR团队根据其临床经验决定是否实施ECPR抢救。开展ECMO的医疗单位应该有专业ECMO中心,并有经培训的ECMO团队,以保障ECPR抢救高效和安全进行。对于不能开展ECMO的单位,也应培训相关人员,使其具备ECMO基础知识,对合适的CA病人进行ECPR抢救,或将患者转运到专业的ECMO中心进行进一步治疗。这需要各个医疗中心之间能够及时有效交流与沟通,使用统一的ECMO辅助适应证和ECMO操作流程。 图2. IHCA患者接受ECPR辅助流程图 3. ECPR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ECPR临床适应证:是否对IHCA患者实施ECPR救治,需要ECMO团队根据患者有限的临床资料快速做出决策。通常对IHCA患者进行ECPR需要考虑致病原因、常规CPR质量、患者合并疾病以及可能的临床预后。已有较多的回顾性临床经验报道证实CPR时间越短,患者临床预后越好。多数中心认为常规CPR<40min内启动ecpr抢救最为合适。部分专家认为ihca患者常规cpr持续15min仍不能恢复rosc时,即可呼叫ecmo团队启动ecpr绿色通道。另外,有医护人员见证的ca和快速高质量的常规cpr也直接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最后,患者的年龄也与预后相关。高龄病人(年龄>65岁)CA患者接受ECPR救治时需谨慎个体化对待,对于心脏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患者可以考虑实施ECPR抢救。目前仍然没有特异性较高的对CA患者进行ECPR抢救辅助治疗的临床预后评估系统,SOFA评分系统可以作为参考,但其临床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评估。针对每位IHCA患者,应个体化对待,充分考虑其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可能的致病原因与诊断、常规CPR的持续时间及质量来采取个体化的ECPR抢救措施。 40min内启动ecpr抢救最为合适。部分专家认为ihca患者常规cpr持续15min仍不能恢复rosc时,即可呼叫ecmo团队启动ecpr绿色通道。另外,有医护人员见证的ca和快速高质量的常规cpr也直接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最后,患者的年龄也与预后相关。高龄病人(年龄> ECPR临床禁忌证:通常ECPR抢救不应在合并存在其他终末期疾病或预计复苏可能性极低患者中进行。对于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晚期终末期其他疾病(恶性肿瘤)和家属不同意ECPR抢救患者,不应进行ECPR救治。而对于合并双侧股动脉严重狭窄或弥漫性闭塞时,可行中心插管建立ECMO辅助。ECPR团队需要考虑其人员组成、尽可能快的建立ECMO辅助,此期间需注意持续进行有效CPR。 4. 建立标准化数据库 应尽可能建立统一、标准化的ECPR患者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各ECMO中心可参考这个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以方便收集尽可能统一数据,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相关研究。应积极建立ECPR多中心临床与科研协作网,提高ECPR抢救质量。患者化验指标均需有较详细记录。有无医务人员或家属见证的CA史、CA发生到开始CPR时间,以及CA后常规CPR情况(持续时间、按压质量和患者心律等)均应有记录。另外,CA的致病原因、ECPR抢救细节等均应记录。此外,还应有存活患者出院后随访相关情况记录(表3)。 表3. 规范化ECPR相关概念 总之,随着ECMO技术不断进步,及时挽救了部分IHCA患者生命,但ECPR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最佳的IHCA患者受益人群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