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河洛玄機去執園 濟公活佛 降 詩曰:道子修持智慧開。尤需明理莫排徊。 圓融意念無偏倚。一路通行証果台。 聖示:哈!哈!一年易過一年來,年關將近,賢生可有「浮生偷得半日閒」 ? 勇筆:弟子參叩老師佛駕!您也不要奚落弟子了,今年人手特別少,年關近 了,事情多了,因為趕著雜誌,而一過年,法會接著來,又要繳呈新 書『直解因果之門』。往年是可浮生半日閒,今年苦了。 濟佛:那可見賢生盛名不虛,各地善德修子護持「拱衡堂」愈見熱忱,打起 精神了!訪遊去吧! 勇筆:弟子遵命!(緊隨老師身後步出大殿)老師!有個問題請開示:上期 訪遊之「靈氣丹泉」及「演法廳」,說起修道子之執著及習性,雖說 泡澡是一種純善習性,並且有助靈體之功行,但總是人之習性!既沿 習成性,對「性靈」執著,是否即如目下許多道子對於「往生彌勒淨 土」與在道中之歸宿有所衝突?雖然,路祖開示:一旦証性成真,果 位既得,即無障礙,可以隨心所欲去到任一淨土。而老師也開示:中 繼補給站。但是,明確的問題是:道中修子,可以求生彌勒淨土嗎? 濟佛:哈!哈!賢生一口氣說了這些,可真是有趣。首先,老衲作個譬喻: 當你要去一個目的地時,首先考慮交通工具,以及沿途休息之處。不 論是搭乘大眾運輸或自行開車等,方向不要弄錯,則不論路途多遠, 或者何種交通工具都無關緊要了。準此而言,你在修行當中,不要弄 錯方向(即是正法),那麼,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勇筆:老師之意是:一貫弟子亦可求生「彌勒淨土」,因為彌勒慈尊亦是一 貫弟子之祖師,法教應該不悖吧? 濟佛:這就是說到正法!修道子要有智慧去分判法教之正確,殊妙。這也是 一貫大道中許多資深修子,不願後學涉入他宗法教,因為後學之道學 根基較薄弱,恐怕他們不能明確分判法教。 勇筆:老師這樣開示就很明確了。另外,「蛋食」,素食者可否吃蛋呢? 濟佛:嚴律而言,蛋不可食,因屬生命之源;只不過較圓融者是以蛋之營養 而倡言可以食之。不過,目下素食者已頗能調配食材之營養,故,宜 依嚴律而行。 勇筆:那素食則需再戒口欲了。另外,平鎮有位道子張道兄想要呈叩老師: 修先天大道之修子,是否可以護持鸞堂之活動,譬如法會、放生,助 印善書,甚至參與鸞期。如此是否有違背大道之欺師背祖及佛規? 濟佛:一貫弟子護持鸞門,正是魚幫水、水幫魚!只要不荒棄道中佛堂道務 、事務,即無所謂之欺師背祖。 勇筆:何謂魚幫水,水幫魚,恭請老師更為詳細開示,因為,鸞門確實非常 需要如一貫道子如此堅誠向道之修者護持。 濟佛:因為鸞門普化,是以領命著書為主,兼以開辦濟世,引迷入悟,契引 有緣。所以度化許多人親近佛道。換言之,許多人因為鸞書,才知道 禮神拜佛,深入妙諦義理之領域。也就因此,解說求道好處時,許多 人能因已親近佛、道、及接觸善書,而容易求道。而正如賢生所云: 鸞門需要許多人護持,才能將善書普化工作作好。正是:鸞門打幫助 道,一貫道子護持鸞務。豈非正是魚幫水,水幫魚。 勇筆:感恩老師明細開示,弟子慚愧,沒有好茶讓老師潤喉,長篇大論來開 示。但是,欺師背祖,違背佛規禮節呢? 濟佛:所謂:欺師背祖,違背佛規禮節。意指在此一宗脈中受到啟悟、教化 ,但是卻背離此一宗脈,並且還有譭謗等激烈行為,才能算是。一貫 道子雖然出錢出力護持鸞門,但基本上對本宗道脈,仍然一力護法並 且行持,並無背棄。如此豈有上述之欺師背祖,及有違佛規禮節;張 賢徒不用因此多擔心。 勇筆:真是感恩!老師這一篇開示,想必讓一貫道子如服定心丸,對弟子等 鸞門之辦事人員,也有個依據說法。 濟佛:好了!賢生看看這是那裏? 勇筆:(抬頭一看)嘿!「去執園」?老師,本堂著書中「彌勒法教有去執 經」,這裏「和陽關中有去執園」。好地方! 濟佛:賢生既有沿習成執未破故也之虞;因而帶領賢生來此遊訪杜絕「沿習 成執」之園,可讓賢生釋懷,併可讓道子警惕。 勇筆:如此好地方,弟子可應好好參觀!(言談間,一腳已跨入園門。)老 師!這座「去執園」,林木扶疏,一片風光明媚,只見…咦!老師, 您去那兒? 濟佛:賢生不用驚慌!老衲就在身旁,只不過這去執園是以河圖洛書之變化 而設。賢生一入園區,啟動變化能量,是以無法辨識周遭。只管放心 訪遊,老衲就在身旁。 勇筆:原來如此!老師,那弟子目下所見,應是幻覺,一切由心所生! 濟佛:正是! 勇筆:弟子明白了!來到這「去執園」者,必然是心中有執,因而會產生幻 相,由此幻相顯現,來破除黃迷象。 濟佛:賢生好悟性;深入其中,解其迷惑。這是根本解決之方案。 勇筆:那豈非需要許多仙佛來鑒核這些入園者所顯現執著之癥結,再加以糾 正? 濟佛:並非如此。此園既有變化動力,即是藉此園之動力,加以改善其人之 執著處。 勇筆:譬如說:有一入園者,執著於要往生何處?于是即會顯現其處,但是 卻是幻相…哦!弟子明白了。像「黃粱夢」,一鍋黃粱煮熟之工夫, 他就歷經了功名富貴以迄老去落魄,才看破紅塵虛假。 濟佛:正是如此。 勇筆:老師啊!弟子這一路看來,園區景觀真是千變萬化,就是不見有人, 好似這座園區是個生命活體。 濟佛:不錯。因為入園破解執相者,俱被幻相所淹沒,是以賢生見相不見人 。 勇筆:假設弟子見到有人,那是否代表弟子不受幻相所迷?換言之,入園者 ,一旦可以見到別的入園者,那麼,表示他已經破除執相、幻相,有 所成就了? 濟佛:哈!哈!賢生可是看到人了?不枉數十年正鸞生之靈慧!正如賢生所 云,一入園區,即受幻相所蔽障,一旦盡去幻相,即是去執復性,圓 融靈明。 勇筆:那麼弟子是否可以就近找位入園者來訪談,弟子見他一副蹙眉沈思, 好像百思不解,看看能否助其一臂之力。 濟佛:賢生切勿輕舉妄動!因為「心執成識,入於幻相。」此時他已如實境 ,賢生這一外力介入,使其執識成定,則無已破幻去執。印証於人世 間,亦同此理。況且,此一園區之動力,是依河圖洛書之變化,賢生 不明其要,反將陷入更複雜之幻相中。今日至此,吾等亦可回堂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