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曹大家读书像》《郑家诗婢》作品鉴赏

 憨痴呆 2018-03-19
 
 

齐白石《曹大家读书像》《郑家诗婢》作品鉴赏

齐白石 曹大家读书像 郑家诗婢 北京银座2016秋拍 成交价793.5万元

作品鉴赏

北京文物公司藏《杂画册》有一页《曹大家读书像》(见《齐白石全集》第3卷第 121页。)作于庚午年(1930)十一月,著素衣,作侧面读书状,题:“曹大家读书像,齐璜造本。”胡适所藏者,无论尺寸、构图、人物动态,几乎与此图完全相同,只是著蓝衣,题“庚午八月造”,故可以判断,此亦为曹大家读书像,且早于文物公司本三个月,可能是最初之造本。

另一幅,画侧梳发髻的丫环,坐桌前执笔做思考状。题曰:“曲欄杆外有吟声,风遇衣香细细生。旧梦有情偏记得,自称侬是郑康成。三百石印富翁题旧句。”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指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这个故事,是说郑玄的婢仆都能以诗句回答日常所问。后以“郑玄家婢”或“郑家诗婢”指称知书的婢仆。齐白石想像中的郑家婢女,是一位“衣香细细”、吟诗有声,且自称是“郑康成”的顽皮可爱的小姑娘,画面诗画互补,洋溢着轻快而浓厚的诗情。郑玄(127-200年),字康成,东汉末年经学大师。 博通古、今文经学,广注典籍,并精于天文历算。与孔安国并称“郑孔”,有“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上蠋霄汉,与星月争辉。”之誉。“郑家诗婢”的传说,以及齐白石绘《郑家诗婢》,从另一角度颂扬了郑玄的博学多才。

这两幅画怎样为胡适所收藏,未见确切的文字记载。但胡适和齐白石的交往,是有据可查的。1946年秋,86岁的白石老人请身为北大校长的胡适为他写传记,并亲自把传记素材送到胡适家中。胡适当愉快地答应了此事,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到1947年8月暑假期间,才研究整理这些材料,编成《齐白石自述编年》。1948年6月,胡适请刚刚从湖南返京的文字学家黎锦熙订补此书稿。黎锦熙的父亲黎松庵是齐白石的同乡挚友,黎锦熙与齐白石交往五十余年,对老人有深入的了解,他用半年时间,为年谱补订了很多材料。当年底,胡适又请善写传记的历史学家邓广铭再作订补, 至1949年初,邓广铭完稿抄定,寄给已到台湾的胡适,三人又分别为年谱写了序跋,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齐白石年谱》虽仅三万多字,但材料翔实,纪述与考证一丝不苟,文字通达简练,堪称年谱的经典之作。而三位大学者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动荡岁月里,为一位艺术大师作年谱这件事本身,亦堪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一段奇缘善事。在年谱中,胡适热情称赞了齐白石的诗文“朴素真实”,说“朴实的真美最有力量,最能感动人。”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散文纪事,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者不敢做或不能做的!”我想,也许只有领导了“文学革命”的胡适,才会对白石老人的诗文做出这样大胆有力的评价。

齐白石何时将这幅作品赠与胡适的?我猜测,是在请胡适为他作传的1946年秋。把《曹大家》和《郑家诗婢》送与胡适,显然是白石老人的有意选择,赞美班昭和郑康成这两位古代学者,也就是暗示着赞美作为学界领袖人物的胡适。画面上没有上款和题赠文字,我想是因为两幅画乃旧作,已有款字与题诗,而小小的页面上,已难以再加题跋,而不作题跋反而能收到耐人寻味的含蓄效果。胡适十分珍视这份礼物,一直将它们悬挂家中。其后人提供给嘉德拍卖图录的一张照片,恰是胡适给客人介绍这两幅画的情景。这生动的图片以及图片中的两幅作品,无声地展示出齐白石与胡适——20世纪两位大师的相知和友谊,凝结着这段充满温情、值得回忆和怀念的历史。

—摘自《美术观察》总第194期,郎绍君文。

齐白石《曹大家读书像》《郑家诗婢》作品鉴赏

齐白石 曹大家读书像

一位是出生乡野,醇厚朴实的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一位是留洋海外,思想新潮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这两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年龄相差近30岁的大师却在1946年,因为一件事而结缘,也因此留下了一部书(《齐白石年谱》)和两幅画(《曹大家》、《郑家诗婢》),无声地为我们展示出他们相知相交的那段充满温情的友谊岁月……

此次上拍的齐白石的两幅仕女图,原为胡适先生家藏,据考证应是齐白石先生于1946年,请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为其作传时所赠。这两幅读书仕女图,描绘的并非一般女子,而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人物:一为东汉著名女学者班昭,一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家的婢女。她们二位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读书女子,白石老人的这种人物选择很显然是在表达对胡适先生作为学界领袖的赞美之意,从中也可以洞悉出,白石老人在86岁高龄时选择胡适先生为其作传的原因。当然,胡适先生向来也推崇白石老人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朴实的真美,而且,胡适先生一贯提倡写传记,为的是:“替将来的史家留下一点史料”,所以很愉快的答应了此事,并于1947年暑假完成了《齐白石自述编年》的初稿,还请与齐白石先生交往五十余年的同乡世交黎锦熙先生来补订此书稿。黎先生凭借对老人的了解,用半年时间,为年谱补订了很多材料,当年年底,胡适先生又请善写传记的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再作补订,至1949年初,邓广铭先生完稿抄定,寄给已到台湾的胡适,三人又分别为年谱写了序跋。最终完稿的这部《齐白石年谱》,虽仅三万字,但材料翔实,文字练达,记述与考证皆一丝不苟。不仅如此,三位大学者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动荡岁月里,为一位艺术大师编写年谱这件事,本身也堪称学术界与艺术界的一段奇缘。

除了此书之外,白石老人赠与胡适先生的两幅画作也能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这段历史和这份情谊。画面中身着蓝衣,侧面坐小几凳读书者,为班昭。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嫁与曹世叔,因博学多才,屡召入宫,任皇后及诸妃嫔的老师,号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因事株连,死于狱中,其书稿散乱莫能综理。和帝便下诏,令班昭校理续书,班昭除续成《汉书》之外,还有传世文、赋16篇,是当之无愧的东汉才女,画面中面部微微低垂,神态温婉娴静的女子仿佛就真的是班昭。而另一幅侧梳发髻,坐桌前执笔思考者,则为郑玄家的婢女。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郑玄家的婢女能以诗文回答日常所问,所以后来以“郑玄家婢”或“郑家诗婢”指称知书的婢女。画中题诗:“曲栏杆外有吟声,风遇衣香细细生。旧梦有情偏记得,自称侬是郑康成”的诗句,配合着身着粉衣、面带微笑、柳眉细目的活泼女子画像,活脱脱的勾勒出这位顽皮可爱、吟诗有声的女子形象。

画面上没有上款和题赠文字,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郎绍君先生认为这是缘于这两幅画乃为白石先生的旧作,已有款字和题诗,而小小的画面上难以再加题跋了。虽无题赠文字,但这并不妨碍大师间这段跨界情谊和胡适先生对这两幅画的珍视,我们从胡适先生在家中郑重为客人介绍这两幅画的照片中便不难看出。

真的是一部书,一段情谊;两幅画,两位大师。让我们共同欣赏并见证这珍贵的图画留存,从中体味大师间的惺惺相惜……

齐白石《曹大家读书像》《郑家诗婢》作品鉴赏

齐白石 郑家诗婢

款识:

1.庚午八月造,白石。

2.曲栏杆外有吟声,风过衣香细细生。旧梦有情偏记得,自称侬是郑康成。三百石印富翁题旧句。

钤印:木人(2次)

说明:胡适旧藏,附胡适与此件拍品合影照片。

作品资料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35.5×25cm;33.5×23cm

创作年代 1930年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