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笔下的“读书人”

 木子a 2020-07-04

齐白石笔下的“读书人” 

大道知行

2020-06-07 11:07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往今来,读书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有人为了读书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偷光,有人囊萤映雪……艺术大师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农村,自幼失学,却从未泯灭对读书的渴求。成名后,还多次拜师读书,在他的画卷中,就有不少关于读书的内容,展现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读书的追求。

齐白石笔下的“读书人”齐白石的《牧牛图》

“百梅祠外塘头眺,十字坡前牛背眠。往事重寻难再梦,心随鸿雁渡烟湘。”这是齐白石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齐白石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无钱上学读书,只能替人家放牛,维持生活,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把书挂在牛角上,有了空闲就拿下来读,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牧牛图》就是齐白石为怀念小时候快乐的读书生活而画的:一棵柳树,垂下了长长的丝绦,树下正走着一大一小两只水牛,牧童骑在母牛的背上,一手拿着木棍,一手翻着书本,柳枝随风飘摆,全图除牛身重墨比较深以外,其他的都是用淡墨描画,这样简单几笔,形象地再现了他小时候读书的情境,令人感动。

《牧牛图》天趣自然,又抒发胸臆,画中钤印:白石、吾年八十八、人长寿、牵牛不饮洗耳水。此图从题识看是齐白石88岁时尚客京华时所作,是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

齐白石笔下的“读书人”齐白石《曹大家读书像》与《郑家诗婢》

2016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秋拍中,齐白石的《曹大家读书像》《郑家诗婢》成交价高达793.5万元。

《曹大家读书像》的画面上班昭身着蓝衣,侧面坐小几凳,面部微微低垂,神态温婉娴静,正在拿着一本书细细钻研。

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嫁与曹世叔,因博学多才,屡召入宫,任皇后及诸妃嫔的老师,号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因事株连,死于狱中,其书稿散乱莫能综理。和帝便下诏,令班昭校理续书,班昭除续成《汉书》之外,还有传世文、赋16篇,是当之无愧的东汉才女。

《郑家诗婢》画面上郑玄家的婢女身着粉衣、面带微笑、柳眉细目,侧梳发髻,坐桌前执笔思考。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郑玄家的婢女能以诗文回答日常所问,所以后来以“郑玄家婢”或“郑家诗婢”指称知书的婢女。画中题诗:“曲栏杆外有吟声,风遇衣香细细生。旧梦有情偏记得,自称侬是郑康成”,同画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据史料记载,这两幅画是齐白石为了表达对胡适先生作为学界领袖的赞美之意,在1930年特地赠送胡适的,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大师惺惺相惜的友谊。

齐白石笔下的“读书人”齐白石《读书图》

2018年秋拍中,拍出2398万元天价的《读书图》,是齐白石的又一佳作。

画面上一位丑男,梳着丸子头,胡须浓密,手中托着一本书,靠在石头上,这种形象和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道士形象并没有太大的出入。画上题款更是别具匠心:“相汝之貌,令人可憎;相汝之形,百事无能。若问所读何书,答曰:《道经》。白石山翁意造并题新句。”尽管这幅画没有具体的年代,但我们可以推断齐白石创作的年代应该是中年或晚年,这时的他看淡了名利之争,看淡了作品润格,看淡了各种奉承与质疑,渴望能像画中这个面相丑陋的道士一样,做一个“无为”的人。此幅画暗含了“人丑就要多读书”的话题。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欣赏齐白石的读书图,不但能了解白石先生的思想,更会被白石先生勤于读书,勤于创作所感动,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妨做一个爱读书、乐读书的雅人。

本文原载于《收藏快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