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雨成灾,苏轼的祷晴诗中为何饱含着谴责、揶揄之意?

 wenxuefeng360 2018-03-20

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初夏的某天上午,苏轼和几个同僚带着衙役冒着绵绵淫雨,攀上湖州西北十八里的卞山。祥应宫里的和尚听说知州大人来到,慌忙出庙迎接。他们想:这些官老爷真怪,怎么挑这种风雨交加的天气游山呢?

其实,苏轼哪有游山赏景的闲情逸致!他四月由徐州移调湖州后,接连三个月阴雨不断,使得山洪暴发、太湖泛滥,造成“房廊倾倒,商贾不行,市井萧条”。身为一州之长、一向悲悯天下体恤百姓的苏轼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他一方面连夜上书朝廷,恳求准许他“多粜官米”,以赈济灾民;另一方面,则督促各地抢修、加高堤岸。可天像漏了似的,雨仍然不止。他望着窗外的风雨想:这雨下个不停,民不聊生,如何是好?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同僚对他说,传说卞山黄龙洞“有黄龙破洞而出,石随龙势倾翻”,何不去祭祀祷晴?苏轼听了沉吟不语,他想:此种传说不足信,然而此时别无良策,只好“病笃乱投医”,决定姑且一试。他于是带着随从,来到祥应宫上面的黄龙洞,祈求龙王收雨放晴。

苏轼在当天写了〈卞山龙洞祷晴〉诗:“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看君拥黄䌷,高卧放晚衙。”

大意是说:吴兴连月大雨,饭锅饭钵里都有了鱼蛙。我特地来问卞山的老龙,为什么不安心地住在家里?你住的地方是高山绝顶,神井涌出云雾,悬崖长着鲜花;泉水奔流,像游出群蛇,不知倾泻到何处,隆隆的响声仿佛缫丝的车子在响。我来敲击石门,惊得蝙蝠鸦雀乱飞。告诉你呵,洞中的黄龙,难道酣睡的味道不好么?雨师快歇歇吧,雷公也不要擂鼓了,快让积水回到河沟里,使得稻苗从泥沙中露出来。这样,农夫既免脸上因饥饿显出菜色,你这龙君也能饱享祭品,披着黄绸龙袍,高坐在上,受人朝拜,有多么好呵!

这是一首富有想像力又诙谐幽默的好诗,在祈祷、祝愿中还含着谴责、揶揄。可见苏轼并不是真心相信祭祀祷晴这类封建迷信活动,而只是为了顾及当时科学落后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低,才顺应民心,做做样子而已,自然没什么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