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苏醒的贝壳 2018-03-20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增加到90亿。全球收入的提高幅度很可能要高于人口的增幅,城市人口将翻番,并且饮食结构以及整体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城市居民吃肉会越来越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到2050年粮食产量必须再增加一半,而肉类的产量则不得不翻番。但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因为在过去的十年中,农业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水资源的匮乏也大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据估计,全球粮食增加的40%来自于农田产出率的提高,60%则是靠扩大耕作面积来实现的。而在60年代,只有1/4靠扩大耕地,3/4靠提高产量。

如果让你总结一下,在未来40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食物生产商,你的答案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它必须是一个能够大幅提高产量并能持久保持增长势头的生产商;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储备;能够有能力饲养大量牛群(可能没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但一定具备不断改进的潜力);生产活动不依靠大量的政府补贴;或许应该拥有一个大草原,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最大的一次单一农业生产模式的失败,要算是处于热带的非洲,那么这个食物生产商还必须要具备一些有助于非洲大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优秀素质。总之一句话,答案就是巴西模式。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巴西地图

与其他国家相比,巴西拥有较多的闲置耕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巴西潜在可用耕地多达4亿公顷,目前投入农业生产的只有5000万公顷。而巴西公布的数字略低,为3亿公顷。但无论实际是多少,数量都是巨大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字表明,巴西闲置耕地的数量相当于名次排在其后的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的数量的总和。有人经常指责巴西毁林造田,但实际上新造农田没有一处位于亚马逊雨林,而全部在塞拉多大草原上。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塞拉多大草原

巴西的水资源充沛。根据联合国世界水资源评估2009年报告,巴西每年拥有8000多亿立方千米的再生水可利用,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巴西(人口:1.9亿)所拥有的再生水相当于整个亚洲(人口:40亿)的总和。当然这和亚马逊雨林并没有多大的关系。Piauí算是整个巴西最干旱的地区,但拥有的水资源仍比美国的玉米带多出了1/3。

当然,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充沛的水资源和富余的土地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么它就毫无优势可言了(大多数非洲国家面临这样的问题)。根据统计,每年降雨量在975毫米以上的耕地的拥有量,巴西是整个非洲的总和,占全球的1/4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商的可耕土地面积要么维持不变(就像欧洲),要么就是在减少。在这一点上,巴西的表现可谓是截然不同,从1996年至今,巴西投入耕种的土地增加了1/3,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塞拉多地区。同时产量也提高了十倍。实际上,新增大量农田只是巴西农业飞速发展的次要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字:Embrapa、Embrapa、Embrapa。

粮食,森林双赢

“Embrapa”是Empresa Brasileira de Pesquisa Agropecuária,即巴西农业研究公司的缩写。该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于1973年创建,是当时执政将军的一个极富远见的决策。一度,石油价格涨到了四倍,使高水平的政府补贴不堪重负。当时负责监督执行补贴制度的官员Mauro Lopes称,他已要求政府做出承诺:Embrapa每削减50美元政府补贴,将获得政府的20美元奖励。Embrapa并没有这麽做,相反却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一举成为世界领先的热带研究机构。从改良培育粮食饲牛新品种到生产一种拿掉食品后可变颜色的超薄型食用包装纸,再到建立纳米实验室研制可生物降解得超强纤维及医用辅料,可以说Embrapa公司的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就,当然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让塞拉多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荒野草原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良田万顷

在Embrapa启动之初,塞拉多被认为不适合农作物耕种。被称作“绿色革命之父”的美国植物学家Norman Borlaug对纽约时报表示,“当时没人认为这片土地上能长出东西。”因为土壤的酸性太大,也太贫瘠。然而,Embrapa通过四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首先,向土壤中倾倒大量的工业石灰(石灰石粉或白垩)以降低酸度。在九十年代后期,每年撒入土壤的石灰多达1400-1600万吨,而到了2003、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00万吨。相当于每公顷土地撒入大约5吨石灰,有时甚至更多。在过去的三年里,5000辆30吨载重卡车将成车成车的石灰倾卸在Cremaq农场20000公顷的土地上。Embrapa公司的科研人员还培育了变种根瘤菌,即一种可提高豆科植物固氮效果的细菌。根瘤菌在塞拉多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尽管巴西拥有大量的闲置耕地,但并没将这些土地闲置在那里,直接等待播种。Embrapa首先要做的是创造耕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土地变得更适合耕种。如今巴西70%的粮食产量来自塞拉多,塞拉多已成为另一个美国的中西部。前Embrapa总裁Silvio Crestana曾自豪的说“我们改变了耕作理念。”

其次,Embrapa从非洲移入一种草科植物,叫臂形草。然后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并最终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巴西人称之为braquiarinha,braquiarinha每公顷可出产20-25吨草料,是巴西塞拉多原生草产量的9倍,是非洲产量的3倍。这意味着部分塞拉多农场可被改造成牧场,使Embrapa大力扩展肉牛生产的计划成为可能。30年前,巴西肉牛出栏时间是4年。而现在是18-20个月。

然而,巴西人并没有就此止步。最近Embrapa开始一项实验,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使braquiarinha的叶子变大,这种新品种名字叫braquiar?o,可大大地提高饲料的产量。但仅这一项还不足以使目前仍旧低效运作的畜牧业得到彻底的改变。要想改进畜牧业的生产,1/3靠繁殖优良品种,1/3靠提高牲畜的免疫力,最后1/3才是喂养优等饲料。但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Embrapa公司将大豆改良成了热带作物。大豆通常产自亚州东北部(日本、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部),是一种温带作物,对气温较敏感并且实和生长在四季分明的地区。全球所有的大豆生产商(特别是美国和阿根廷)均分布在温带。巴西除了在南部温带地区种植大豆外,Embrapa还用较早的杂交方法,成功地培育出适合在马托格罗索州延绵草原和戈亚斯州炙热的塞拉多热带气候地区种植的大豆。就在最近,巴西一直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种子,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使用转基因产品的国家。

Embrapa公司还培育出了一种较普通大豆更耐酸的新品种(虽经过石灰粉处理,塞拉多农田仍呈弱酸性)。新改良的大豆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周期较之前缩短了8-12周。这种“速成”作物可以在一年内种植两次,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过去,农民通常在九月份播种大豆,在五六月份收割,现在他们在二月份就可以收割,这样到九月份下次播种之前,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种植。这样第二次的产量(曾经很小)就可以完全和第一次持平,在整个粮食产量中占有不小的份额。

农业改良仍在继续。就在前不久,Cremaq农场还几乎不存在,因为在整个巴西腹地当中,Cremaq农场气候最炎热,土地酸度最大,改良前的大豆根本无法在这里生长。目前种植在Cremaq农场的大豆是改良新品种,试验成功还不到5年。克雷斯塔纳博士将其称为“大豆的转基因工程”。

最后一点,Embrapa公司鼓励提倡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并且在该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位置。在“免耕法”的实践中,巴西人处于世界的前缘,所谓“免耕法”就是在播种前,不对农田进行犁地处理;收割时,农作物的切割位置不在贴近地表的根部,而是在农作物茎杆的高端,这样收割后作物的大部分被留在农田里,进而腐化形成有机物质层。再次播种时,直接将种子种在这种富含多种营养成份的土层中。

Embrapa公司近期的一次聪明之举被称作“森林、农业和畜牧三位一体”:农田在使用上实行农业和畜牧交替进行,农田与农田之间则种上成行的树木,牛群可在这里进行牧场。最终的实践证明,在解决牧场退化问题上,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及扩大耕种面积的Embrapa公司,现已将目光转向了增加土地的使用密度以及耕种与放牧循环进行方面,目的就是在不减少森林的前提下,解决更多人的食物需求。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大丰收

2017年巴西粮食产量达2.403亿吨,较去年增产5560万吨,播种面积将达6100万公顷,同比增长7%。在大豆方面,巴西产量创历史纪录,产量为1.109亿吨。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27.9%,本州正是改造的塞拉多大草原一部分。

巴西变荒野为粮仓,足以养活全世界

马托格罗索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