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专注力的错误理解,让我差点对儿子失去信心!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OK妈说:


文:小树儿妈

儿子在三岁前我对他的专注力一直特别担忧。在我看来,他从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是个易分心、不专注的娃儿。比如:

  • 吃饭时总喜欢摸来摸去。每吃进嘴里一口饭就含着不嚼也不咽,然后手就开始到处摸儿,从来不会一门心思地把饭吃完,吃顿饭要催促100+次,把他从飘到西伯利亚去的思维给拽回来。

  • 不喜欢玩拼图。在我看来,善于玩拼图的孩子都是比较有专注力的,因为在拼图时必需很专注才能完成。而我儿子每次拼不到3分钟就放弃了,完全没有耐力。

  • 每次问他话他总是不回答,然后就东张西望的,不知道在想啥,逼他回话时他就笑盈盈地说大便。每当这时,别说专注力有问题了,连智商我都怀疑是不是有问题了。

诸如此类的状况还有很多。有一次上钢琴课,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也就算了,但有一次在练习弹奏老师走过来给他指导指法时,他居然趁着老师给他示范指法时去摸老师的大红色指甲油,把我气得想掴他一巴掌。

但是到了四岁后,慢慢的,我又发觉好像情况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

第一次让我改变看法的是他的美术老师给予的评价,也是第一次,“专注力不错”居然和我儿子扯上边,我吃惊得不敢相信,一再和他老师确认,不是为了特意为了说好话给我听!

在那之后,我真的越来越多的发现这小家伙有时候真的超级专注。

上中班之前老师通知说要开始使用筷子,在家让他练习用筷子夹豆子,他一个人自顾自夹了快一个小时。有一阵喜欢玩描红,一描就描上好久。最近半年起喜欢上了识字、写字,不知不觉地也认了百把来字。

最让我发生改观的是学会拍皮球。

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要求练习拍皮球,但我怎么教他都没学会,我又把这事归结于他的专注力有问题。到了中班后,有一天周末在小区碰到了他的同班同学,他同学和他说自己能一次拍60多个球了,儿子回来就表示要发奋图强,主动要求练习,这一练还真是拼了,晚上睡觉前都要拍,不到一周,直接一次能拍上100多个了。要不是有着不错的专注力,这学拍球过程中的认真劲儿又是咋回事?!

至此,我开始意识到是我之前理解错了,其实儿子的专注力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他的一些行为让我“看不惯”,而我错以为是他的专注力有问题。

1

行为上的不安静并不代表缺乏专注力

因为成天怀疑儿子的专注力问题,特别担心以后读书成问题,我也经常找大龄孩子的爸妈朋友谈论这个话题,想着向过来人也取取经。

有个孩子读四年级的朋友告诉我,行为上的不安静并不代表缺乏专注力。

她说,写作业没几分钟就要起来吃点东西,坐在那里总喜欢屁股挪来挪去。但成绩却一直还不错,班级前五基本能保证,但朋友觉得孩子是凭小聪明,专注力不行,不足以长远保持好成绩。

直到有一次朋友请教当地很有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当时咨询师给她儿子做了智力测验,发现她儿子的智力比一般孩子高不少。“因为能轻松应付作业,所以他根本就不需要把大部分的专注力放在作业上。”

心理咨询师的一番话点拨了朋友:

我们常用孩子的神情来判断孩子专不专心,但是目不转睛看着老师,并不意味着他专心,可能孩子是在放空;眼睛望向窗外蓝天,看似不专心,但是孩子却可能是专心在听老师说!行为上的不安静并不代表缺乏专注力。

孩子在上课时要看着老师、听老师说,一会儿又要看看课本,和老师说的对照,在不同的目标物之间转移注意力,并且完成一件任务,这是交替性专注力的表现!

2

怎么判断是不是有专注力

同样的,我们也经常会以自己所认为的专心来评价孩子的专注力。看到孩子玩玩具不到三分钟就换一个、画画没五分钟就离开座位,就认为孩子“不专心”。但其实也并不是。正确的判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

一、孩子是否有专心到让我们称赞的时候。比如我们可能会略带“自嘲”地说“我家孩子就是看电视时最专心”、“玩起手机上的小游戏来不要太专心哦"... 虽然这些屏幕刺激过度时会影响孩子专注力,但是这也说明了孩子总有可以表现专心的时候。

二、孩子会玩曾玩过的游戏,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孩子在不同的玩具间轮流游玩,看似不专心,但是只要孩子能够再玩曾玩过的玩具,这就表示大脑对于之前的游乐过程进行处理,因此孩子才会感到乐趣、才会再回头来玩,孩子并非不专心,只是专注力在几项玩具中转换罢了。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表现出对某项事物专注,那么就别太担心孩子的专注力有什么大的障碍,我们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给到他们训练的!

3

专注力有五种类型,各有各的训练方式

因为人人都知道专注力是决定孩子未来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总是很着急希望娃能早点安静下来,早点训练娃的专注力。但是,请记住,我们提出的要求也要根据孩子个性来,光是要求安静、能沉下来,对于孩子,尤其是好动的男孩,真的很不容易,反复纠缠于此反而会把我们和娃的亲子关系给弄紧张了。

从三岁开始逐渐训练专注力是较为合适的。

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专注指的是对于一个目标能够有持续性的“互动”,像是上课时听到老师讲的内容、看着老师的动作,大脑能够处理这些讯息,并且思考、记忆这些信息,这就称为专心。

你也许不知道,专注力有五种类型,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长板短板去训练才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集中性专注力

孩子对于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能产生反应及互动的能力。有些孩子上课会表现出发呆、恍神,老师即使大声叫他也没有反应或反应太慢,这代表着孩子在当时缺乏“集中性专注力”,无法处理环境中的讯息,因此专注力无法集中。要提升孩子的集中性专注力,建议大家可以让孩子从玩丢接球开始,因为必须将专注力放在球上,才能够判断何时张开手接球。

选择性专注力

孩子一边画画一边插入爸妈的对话,或者老师在台上讲解,孩子却看到窗外别人在玩游戏,这些代表孩子的选择性专注力出现了状况,无法在各种讯息中选择出自己应该专注的对象,因此忽略了应该做的事情,而注意到了一旁刺激较强或感兴趣的事物。孩子在学习时,除了我们需要减少对他的不必要刺激外,也可以和他们玩找一找的游戏,比如可以要求他们在积木堆找出指定的积木。

交替性专注力

就想前面说的,所谓的专心,并不是只专心在“一个目标”上,而是只专心在“一件任务”。孩子要听妈妈说故事并指出绘本上的图案,或是按照图案示范在线稿上着颜色,这都需要在两三个目标间转换专注力,这就是交替性专注力。要帮助孩子专心,除了一次不要给予超过三项的玩具,训练时可以利用串珠,要求孩子依照三种颜色轮流的方式来穿珠。

持续性专注力

孩子对于每件事物能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我们可以把他们做每件事情的持续时间记录下来,把这个可以作为训练时的进步指标。提升孩子的持续性专注力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当孩子不想画画了,鼓励他再多画一笔,下一次多画两笔、多画一分钟……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走迷宫”的游戏。

分配性专注力

所有的娃在看电视时都会忽略我们的呼唤,这是因为孩子的分配性专注力不足。我们成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留下些许的警醒度,为了应付环境中突然的变化,比如发生地震,这就需要我们从原来专心的事物上转换专注力。所以这块专注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平时带着孩子边唱歌边舞动,来训练孩子“一心二用”的能力。

4

专注力这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真的不要太苛刻了

因为对于学龄前(6岁前)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健全,“动机”和“兴趣”对他们显示出来的专心程度占了主导因素,所以我们也不必要求孩子要为自己的专心负起责任。

国外文献也发现,过度要求孩子专心,反而造成孩子过度紧张,而自律神经系统为了平衡生理状态,反而会更降低孩子的专注力,因此学习将会大受影响。

对于2-6岁的爸妈,如果希望孩子能建立起做事专注、有目标感的意识和习惯,这事不能全靠孩子,也得靠我们。

>>> 动机是影响孩子专心的关键因素

我自己的实际经验已经不断地向我证实,唠叨小孩子要“专心”绝对是我们自己想多了。孩子怎么可能知道“专心”的意义,他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专心还是不专心?

回想我在饭桌唠叨了两年多的“你吃饭就不能专心点吗?”这简真太可笑,想必我儿子心里也是很无奈,毕竟他真的不是个小吃货,作为没有“食欲被满足”的动机,他怎么能控制自己让自己专心吃饭呢。

顺便也和家有吃饭渣的妈妈分享一下,很多孩子天生就是对美食没有欲望的。有些孩子是为了吃而吃,这种称为天生吃货;有些孩子是为了饿不着才吃,比如儿子对吃没有太大欲望体现在每次给他一个好吃的东西,即使他觉得很好吃,他还是会拿在手里慢慢吃,吃很久,绝不会一口气狼吞虎咽地吃完。对于这种孩子,咱们还是佛系一点吧。

>>> 好玩,是专心的开始

要让孩子专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好玩”,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教班、学龄前幼儿兴趣班都是以主题活动、游戏代入式的课程来让小朋友学东西的,而不可能让小朋友乖乖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说教。

就如我儿子,对吃无感就是爱玩的娃儿,他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就问我今天要干什么,内心渴望就是安排好玩的事;午睡能不睡就不睡,因为害怕失去每一秒可以玩的时光。

所以,手工课、带有角色扮演的绘画课,儿子都能体现出很强的专注力,而单纯读绘本时又会弱些。

所以孩子专注与否不能全赖他,很多时候也取决于我们。永远记得,借由好玩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