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壶医案】小议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

 chi_ping 2018-03-20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煎、服、禁俱全,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医学名著。笔者认为对原文的诵记和理解甚为重要,注释其意要忠于原著,深思熟虑,万不可妄加评说,曲解本意。

窃以为《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小陷胸汤证的〔释义〕及〔参考资料〕项目中便有类似问题,试说理如下:

【悬壶医案】小议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

1、问题的提出

小陷胸汤证〔参考资料〕项目中有一验案,“老年妇人,五十余岁。正在心下胃脘部疼痛……心疑为癌,在等待钡透期间:因疼痛加剧不可忍,而请中医诊治……遂辩为小结胸证。服小陷胸汤2剂后,大便泻下黄涎甚多,痛止而包消。后作X线钡透,查无异常”。而小陷胸汤证〔释义〕项目中将小陷胸汤证的病痛定为“心在硬满,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假定病案中正在心下胃脘部疼痛是“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亦即是体征而非胃脘痛之症状。那么由“因疼痛加剧不可忍”则可以肯定的讲是“按之则痛,不按也一定痛了”。患者是不可能将“不按则不痛”按到“痛不可忍”而就医的。由此看来,病案中的患者不是“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亦是说患者并非小陷胸汤证。更巧的是患者仅服药两剂,就“痛止包消”“X线钡透查无异常”了。诚或糊涂医治糊涂病乎?

2、问题的症结

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小陷胸汤证的〔释义〕和〔参考资料〕中出现了悖义,可以肯定的说,二者至少有其一出现了错误,我们先看一下小陷胸汤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短短22字,将小陷胸汤证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汤方已交待的非常清楚。直译为现代汉语即为:小陷胸病,病痛在心窝部,按压就感觉疼痛,脉象浮滑,用小陷胸汤主治。语言及其质朴,说理及其清楚。而〔释义〕中却说:“其证心下硬满,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在原文中只有“按之则痛”, 而〔释义〕中有又加上了“不按则不痛”。“按之则痛”的内涵是“按,于是就痛”; 其外延由两部分组成,“按,于是就痛,不按则不痛”和“按,于是就痛,不按亦痛”。如果非要把“按之则痛”限定为“按,于是就痛,不按则不痛”,那就缩小了小陷胸汤证的外延。错解了“按之则痛”这一概念,犯了外延过窄的错误,也就是说“不按则不痛”属画蛇添足之笔,这也是〔释义〕和〔参考资料〕出现悖义的症结所在。

3、解决的办法

笔者认为,“按之则痛”含有两层意思,一,“按,于是就痛,不按则不痛”,二,“按,于是就痛,不按亦痛”。《伤寒论讲义》〔释义〕中认为:“按之则痛”只有“其证心下硬满,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这一层意思。曾经有辩友问,假若仲师的意思含有另外一层意思有“不按也痛”,那么,他还有必要说一句‘按之则痛’吗?既然不按之前本来就痛,那就没有必要用“按之则痛”来限定“小陷胸汤证”了。言行甚谨、惜墨如金的仲师为何不把此条写成“小结胸病,正在心下,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呢。由此看来,仲师‘按之则痛’这句话另有其意,或会有所偏指。“按之则痛”之说,其弦外之音更偏指“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但偏指第一层意思,并不是特指第一层意思。结合临床实际,更确切一点说,痛证若轻,不按不痛;痛证若重,不按亦痛;此证在此条文处,多见痛势较轻、不按则不痛者。这样看来,伤寒论讲义〔参考资料〕项目中这一验案,并非糊涂案。症结的根本,在于小陷胸汤证〔释义〕项目中,将小陷胸汤证的病痛定为“心在硬满,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此处的解释属有余之笔,实当去之。

综上所述,〔释义〕对“按之则痛”的解释,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全国统编大学教材,这种错误有必要及时进行澄清,并于修订、再版时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