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藏书家考略(汪辟疆)

 懒风林 2018-03-20
《齐东野语》卷十二
宋承平时,如南都戚氏(戚同文,楚邱人,喜读书,藏书甚富,著有《孟诸集》),历阳沈氏(沈立,初仕蜀,悉以公粟售书,积卷数万,神宗问其所藏,立上其目录),庐山李氏,九江陈氏(陈巽,德化人,祥符八年进士,历任著作郎、秘书监,专攻声音星历之技,有名于时),番阳吴氏(吴良嗣,有《籝金堂书目》三卷)、王文康、李文正(李昉,字明远,饶阳人,太宗朝官至平章事,藏书至富,奉敕负责撰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宋宣献(宋绶,博通经史百家,家富藏书,多秘府所不及,亲自校雠,实胜诸家,其子宋敏求,藏书三万卷)、晁以道(晁说之,元丰进士,其家五世藏书,虽不及宋绶,而校雠最为精审)、刘状舆(刘羲仲,高安人,史学世家,藏书甚富),皆号藏书之富。邯郸李淑(真宗进士,累迁龙图阁学士,有《邯郸图书志》收书五十七类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余卷);田镐(承其父博古堂典籍,藏书三万卷)”

周密《齐东野语》,罗举有宋一代藏书家,可谓略备。今疏记于下:

戚同文,楚邱人。喜读书,藏书甚富。谥坚素先生。著有《孟诸集》。

沈立,历阳人。初在蜀,悉以公粟售书,积卷数万。神宗问所藏,立上其目。《通志·艺文略》有《沈谏议书目》三卷。《宋史》三百三十三有传。

陈巽,字公顺,德化人。祥符八年迸士,历常州团练推官,补武安节推,改著作郎。英宗即位,迁秘书监。性好学,声音星历之技,无所不知。南丰曾巩撰《神道碑》,具在集中。
吴良嗣,有《籯金堂书目》三卷。见《通志·艺文略》。《宋志》作鄱阳吴氏《籯金堂书目》三卷。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第进士。仁宗朝,累官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富,深自抑损。方严简重,得大臣俸。性喜浮图。卒谥文康。有集四十卷。又有《周书音训》、《唐书备问》、《载斗奉使录》、《集汉诏议》。

李昉,字明远,饶阳人。仕汉周,归宋。三入翰林。太宗朝。拜平章事。藏书至富,至辟学馆给寡饩,以延学者。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卒,谥文正。

宋绶,字公垂.平棘人。父皋,直集贤。父子同在馆阁,世以为荣。绶博通经史百家,王旦尝称其文有永贞元和风格。其时毕士安精校雠,颇多善本,卒后,其藏书尽归绶;杨徽之藏书至富,徽之无子,举所藏书,悉赠缨。绶,徽之外孙也。绶既得杨文庄、毕文简之书,多秘府所不及者,遂为北宋一大藏书家。亲自雠校,尝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沈括<梦溪笔谈)--十五)叶石林谓:“宣献择之甚精,止二万卷,而校雠精审,实胜诸家。”(《过庭录》)故宋人极重之。卒,谥宣献。

晁说之,端彦子,字以道,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元丰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说之五世藏书,虽不及宋宣献。而校雠最为精确。韩淲《涧泉日记》曰:“晁以道最为穷经之士,亦留意于文,善叙事。尝语其侄公酇曰:‘汝少年,当勉读书:先读五经,看注疏,读三史,《文忠公集》不可去手。韩文难入头,先看六一,后昌黎,次《太史公》,次《公羊传》,次《春秋》。此是读书后先。’以道此论,诚有理也!”

刘羲仲,恕子,字壮舆,高安人。以史学世其家。日记五六千字。再世藏书甚富。壮舆死后,其书录入南康军官库。

李淑,见后注。

田镐,荆州人。伟子。伟作博古堂。藏书五万七千卷。其子镐有《书目》三卷。

昭德晁氏,即晁公武,见后注。

王钦臣,字仲至,洙子,卒年六十七。性嗜古,藏书数万卷,手自雠正,世称善本。《却扫编》曰:“予所见藏书之富,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家。其目至四万三千卷,而类书之卷帙浩博,如《太平广记》之类,皆不在其见。闻之其子彦朝云:‘先人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求别本参校,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以其紧漫厚薄得中也。每册不过三四十叶,恐其厚而易坏也。此本传以借人及子弟观之,又别写一本,尤精好,以绢素背之,号镇库书,非己不得见也。镇库书不能尽有,才五千余卷,盖尝与宋次道相约传书,互置目录一本,遇所阙则写寄,故能致多如此。’”

李常,字公择。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钞书九千卷,名舍曰章氏山房。学子多从而观览。其事迹见《秦淮海后集》卷六《李公择行状》及《苏魏公集》卷五十五《李公择墓志铭》、《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记》。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平生好收书,逾十万卷,置之霅川弁山。山居,建书楼以庋之。又尝建紬书阁;以藏公家之书。亦宋代之公共图书馆也。著有《春秋传》、《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石林诗话》、《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后,号鉴湖遗老。博学强记,尤长度曲。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脱误。故潘邠老《赠方回诗》云:“诗束牛腰藏旧稿,书讹马尾辨新雠。”盏实录也。侨寓吴中。贺卒后,其子孙于绍兴初鬻其故书,高宗尽收之,以实三馆。其事迹见叶梦得《建康集》卷八《贺铸传》及《宋史》四百四十三本传。

倪思,字正甫,倪称子。乾道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光宗时,累官礼部侍郎。宁宗时。以忤韩侂胄、史弥远,见重于时。卒,谥文节。有《齐山甲乙稿》、《兼山集》、《经鉏堂杂志》。

莫君陈,字和中,归安人。少从胡瑗学。登嘉祐占士。熙宁中,新置大法科,君陈中首选,为安石所重。有《月河所闻集》。皆记当时杂事。其子伯虚、伯镕,皆知名。伯镕子济、汲、冲亦并擢进士第。时号三莫。

沈瀛,字子寿,吴兴人。少入太学。仕四十余年。绌于王官,再入郡,三佐帅幕。生平嗜文字若性命,有《竹斋词》。

又归安沈思,字持正,隐于县东之东林,因号东老,家颇藏书。

程贲,字季长,自号邱园子,江阴人。少孤力学,尝撰《太玄经义训》,未成而卒。生平喜藏书,自经史子集之外,凡奇诀要录,毕珍收之。亦多手写焉。年齿已暮,未尝暂息,每谓所知曰:“余五十年。简册铅椠,未尝离手。”

陈宜斋,详后注。

夹潦郑氏,详后注。

方渐,莆田人。积书千卷。皆手自纂定。置阁藏书,榜日富文。郑樵尝就读之。子孙相传,为富文方氏。

林霆,字时隐,莆田人。政和进士第。博学,深象数,与郑樵为金石交。林光朝尝师事之。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谓子孙曰:“吾为汝曹获良产矣。”《宋史》四百三十六,附《郑樵传》。

吴与,字可权,漳浦人。《书录解题》有《吴氏书目》一卷。又云:“闽中不经兵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湿苦蠢损。”

周密,字公谨,先世济南人。其曾祖随高宗南渡,因家吴兴之弁山。晚年寓杭之癸辛街,作‘癸辛杂志>。顾身虽寄浙,而心不忘齐,故尝自署历山。宝禧间。为义乌令。入元不仕。此云三世,旧藏之书,在元初固已散若云烟矣。

晁公武五世祖迥。字明远,真宗朝工部尚书,诏令多出其手。卒,谥文元。有《翰林集》、《道院集》、《法藏碎金录》等书。子宗悫,字世良。天圣中。累迁尚书词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时所稀见。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一谥文庄。赐第京师昭德坊,故日昭德晁家。《宋史》俱有传。公武父冲之,即具茨先生也。喻汝砺《具茨诗集序》云:“叔用以文庄为曾大父。”据此,则由公武上溯文元公实五世也。其家自文元公以来,均以翰墨为业,几于人人有集。公武于靖康末,避乱入蜀。绍兴中进士第。为四川转运使井度属官。度,南阳人。在蜀二十余年,藏书至富。既罢,载书东下,居于庐山,宿与公武厚,乃举以赠。公武益以旧藏,故于守荣州时,成《读书志》二十卷。此《郡斋读书志》之缘起也。公武,《宋史》无传。光绪间,有钱保唐,撰《晁公武事略》,见蜀刻衢本补辑。王先谦本取入附录。又有陈祺寿者,撰《宋目录家晁公武陈振孙合传》。见《国粹学报》原六十六期。
【袁本<读书志》,有康熙间海宁陈师曾巾箱本。惟衢州二十卷本,世所罕见。清《四库全书》亦只著录袁州本。乾隆时,瞿中溶收得旧钞本,顾千里从而写副,未尝示人。后翟氏本为黄丕烈借去,至嘉庆己卯吴门汪士钟阆原得之,属嘉兴李富孙详校刊行,自是始有流传。惟瞿木夫(中溶字)曾作《衢志考辨》,论袁本之失,明衢本之善。顾千里称其精细详备,可与本书并行。此稿惜未见,惟《木夫集》存《郡斋读书志考辨举要序》,及顾千里《思适斋集》有《郡斋读书志考辨跋》一篇,尚可见其著书大旨云。又按嘉兴钱泰吉《曝书杂记》,有一条云:“瞿氏《考辨》,惜未觅传本。余于两本异同,未暇详校,偶检《麟台故事》一条下,衢本有‘予所藏书,断自南渡之前,独此书以载官制,后事为详,故录之’云云。此晁氏著录大凡也。袁本无之,亦优绌之一端也。”】

陈振孙,字伯玉,安吉人,《宋史》无传。陆心源《湖州府志》有《陈振孙传》。又陈祺寿有《晁陈合传》,见《国粹学报》原六十六期。

李淑,字献臣,若谷之子。真宗赐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学士,有《邯郸图书志》。其子德刍再集其目为三十卷。靖康之变,金人犯阙,散亡皆尽。郑樵之从子侨,字惠叔,为乾道进士。侨之子寅;字子敬。亦好收书,与陈振孙友善。振孙尝传录其书,谓子敬所藏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技,曰文,曰类。知枢密院。端平初,召为都司。执法守正,出为漳州以殁。

尤袤,字延之,无锡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官至札部尚书。尝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书匾以锡之,故以名其堂,在无锡九龙山下。藏书至多,法书尤富。

题目是我随便拟的,弄的累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