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张竹坡的传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我的乡间小道 2018-03-20
非遗情缘 2018-02-12 16:45:02

清朝初,铜山汉王出了一位小说评点家——张竹坡,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的点评,他点评金瓶梅见解独到:“诗有善有恶,善者启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逆志。圣贤著书立言之意,固昭然于千古也。今夫《金瓶梅》一书,作者亦是将《褰裳》《风雨》 《子衿》诸诗细为摹仿耳。夫微言之而文人知儆,显言之而流俗知惧。不意世之看者,不以为惩劝之韦弦,反以为行乐之符节,所以目为淫书,不知淫者自见其为淫耳。"《金瓶梅》亦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后来的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张竹坡的传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张竹坡的一生与《金瓶梅》的故事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己历时三百多年,其广泛的内容、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汉王镇拔剑泉畔,紫金山东麓,有一座石砌墓穴。墓穴前的碑上写着:清初小说评点家张竹坡之墓。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张竹坡的传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张竹坡自幼勤奋好学,聪敏异常,科场失意后,专心做学问。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小说理论进行探讨,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写实小说《金瓶梅》的点评,对后来的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虽然没到而立之年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张竹坡的一生与《金瓶梅》”的故事,由八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白虎兆身、竹坡出世;奶奶早教、聪颖绝伦;过目不忘、声名大震;贫病交加、出走扬州;结识张潮、评《金瓶梅》;一觉两天、李二落泪;天地浑浊、借债付印;清贫一生、病死巨鹿。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在此仅摘其中一个小故事,以嗜读者。

竹坡六岁时,己能写诗了,诗句可以与他爹爹张志羽媲美。有一天,文学家李渔应邀来到竹坡家,张志羽把竹坡叫到跟前,叫竹坡吟诗给李渔听。竹坡吟道:“少年结友不识悔,黄金散去如流水……”等诗句。李渔听过赞不绝口,称竹坡为“神童”。

竹坡八岁时,进了爷爷张垣晚年设的家馆读书。这一天,先生出题让学生做,题目是:“君子矜而不争。"竹坡做时很不费力,一挥而就。文章写成后,先生大惊,怀疑竹坡是抄写别人的。后来,先生留心查看竹坡读书的动静,见竹坡把头埋在桌子上,一手指文,一字一字地唱。先生大喜,随对竹坡说:“你没有欺骗我。"然后面对竹坡的学友说:“你们看张竹坡是怎么读书的,你们不如张竹坡!”

先生在教竹坡的过程中,发现竹坡的记忆力特别强,到底强到什么程度,先生心中没有数。先生为了摸清竹坡的记忆力,专门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来考考竹坡。

一天放午学后,先生把竹坡留下,对竹坡说:“你今天晌午吃罢饭要早来一会儿,我要你背书。"竹坡说:“我记住了,吃饱饭就来。"

竹坡吃罢饭,与堂弟张道渊一块儿,慌忙赶到学校。此时,先生己提前到了,见竹坡来得这样早,笑着说: “张竹坡来得早,吃饭了没有?”

竹坡说: “先生来得早,我落后了。”

先生说: “不落后,趁没上课,你把上午我教的文章背一遍。"

竹坡站在先生眼前,把上午学过的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背得挺熟,一字不错,先生很是满意。先生从书桌上拿了一本《史记》翻了翻,选了“马陵之战”一章,问竹坡: “这段文章你奶奶教过你没有?”

竹坡说: “奶奶没有教过我。"

先生说:“你把这段文章念一遍,然后交给我,你如果能把这段文章背出来,我就把我手上的金戒指送给你。说着把手上戴的金戒指取下放桌子上,然后把书递给竹坡。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张竹坡的传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竹坡接书在手,认真地念了起来,念完后把书还给了先生。这时,学生越来越多,把先生和竹坡围在中间,个个睁大了眼睛看竹坡背书。竹坡的堂弟张道渊比竹坡小两岁,紧紧地挨近他哥哥竹坡的跟前,一会儿看看竹坡,一会儿看看先生。先生素知张道渊爱调皮,便对张道渊说:往你哥哥身后站站。

先生接书在手,看着这段文章叫竹坡背。此时,张道渊站在竹坡的身后,还不时地搂着竹坡的后腰在嬉闹。只见竹坡皱了皱眉头背道:“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一口气,把这段长达一百三十九个字的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背得一字不错。先生惊呆了,竹坡的学友也个个睁大了眼睛。先生心想:少见哪!过目不忘的神童!先生转身把桌上的金戒指拿在手中,对着竹坡说:你全背出来了,这戒指就交给你吧。说罢,就把金戒指往竹坡跟前送。竹坡跩着膀子,说什么也不要,脸羞得通红。先生无法,只好把金戒指又戴在自己手上。他一边戴一边说:好,我暂时给你保管着。等你长大了,到南京去赶考,我给你送行时,再还给你,并亲自给你戴上。

徐州那些传说故事:张竹坡的传说(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张竹坡的聪明很快传遍了整个徐州城,声名大震。许多人怀着好奇的心理,都想亲眼见一见这个过目不忘的神童。但是竹坡的奶奶和教竹坡的先生一概回绝,说什么也不让见,怕影响竹坡的前程。

文/图 徐州非遗保护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