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招︱想睡时,睡不着怎么办?

 alma013 2018-03-20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

好吧,许多时候咱们明明知道要早睡,但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回顾着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越发急燥越发睡不着……

有时我们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却莫名焦燥,他人一不留心点燃导火索后,立马遭遇一顿炮轰……

我们如此焦虑、如此亢奋、如此不安,一颗无法平静地心究竟需要如何安放?也许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的妙招,能给你一个答案。

作者:任之堂主人

焦糖水治狂燥证

前段时间,有位外地的朋友因为双膝关节发凉,冷痛多年,我运用阴阳九针配合药物治疗,患者很快得以康复,离开十堰的时候,该朋友特意告诉我他治疗精神狂躁证的妙招,该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蕴含的医理却不简单。

现公布如下:

取白砂糖半斤,放入锅中,小火慢慢融化,用锅铲慢慢炒,炒成焦糖浆,闻起来有焦苦的味道,然后放入开水一碗,煮化所有的焦糖,这样一碗黑黄黑黄的治疗狂躁证的糖水就算搞定了。

用法:一次顿服,一天一次。

患者喝上这种焦苦味的糖浆水后,病情会很快缓解。

听完这味朋友的讲述后,我忽然恍然大悟,对很多疾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心中的许多疑惑也得到了解答。

焦苦入心,让心平静下来

精神狂躁的患者,常常心意识静不下来,就好似在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刹车坏了一样,这样的患者常常半夜起来,或哭或笑,胡言乱语,精神亢奋,其实这就是“心主神明”出现了障碍,能让患者的心静下来,就算只是静下来一分钟,身体也会自己修复自己,重新回归到平衡。

国不可一日无君,人不可一日无心。

这碗糖水,看起来很普通,但却将中医理论“焦苦入心”、“甘能缓急”运用的非常妙。通过焦苦之味,引药入心,借助甘味来缓急,这样服用之后,患者心就不急了,心为君主之官,心静下来,就开始发挥君主的作用了。

传统上对于精神狂躁的病人,认为“重阳必狂,重阴必颠”,常常会使用泻下的药物,折其阳,泻其热,大黄、芒硝,常常是首选的药物,其实患者表现为一派阳盛的背后,往往是一派阳虚,阳气向上向外发散太过,运用泻法之后,患者必然呈现出虚的状态,而不是平衡的正常状态,虚实常常是相伴而行。

不从患者表现的阳亢入手,而是直接从心主神明入手,通过心的君主作用,让身体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的确是高招啊。

白砂糖炒焦黄后,自然不会有抗焦虑的成份,却能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是不是就如我上面分析的这样呢?

如果其他疾病,只要是心意识控制不下来的患者,都可以运用呢?

除了白砂糖,其他的药物可不可以代替呢?

临床:长期失眠者的福音

我开始借用中医理论,借用自身体会,借用临床案例来一一验证。

前一段时间,我由于晚上看书太久,反复思考一些问题,大脑静不下来,入睡困难,如是我便自己给自己煮了半碗焦糖水,没想到喝完后,心很快就静了下来,也不着急,不停地打哈欠,想睡觉了。

体会了白砂糖炒焦后的效果,我开始琢磨,用甘草炒焦黄,炒出焦苦味,利用甘草的甘味缓急,利用焦苦来入心,是否也是有上述的效果呢?

通过实践,果然如想像中的一样,焦苦入心,甘能缓急,只要嚼上一两片焦苦味的甘草,心神立马安静下来,中医理论,诚不欺我。

有位外地来的患者,自述每当看书时就非常的烦躁,心无法静下来,神情焦躁,身体畏寒,处以焦甘草50克,配以少量的荆芥、防风,患者服用三天后,身体大为好转,心静了,全身也不畏寒了。

有个外地来学习的学生,多年来常常心神无法控制,消耗体内精血太过,常常心慌气短,深夜因气短、心悸、心慌,无法入睡,授之服用焦甘草,当晚服用一片后,自觉心脏跳动非常有力,心神得以回归,此后常常含服焦甘草,同时配合服用五子延宗丸,身体逐步康复。

长期失眠的患者,心意识控制不住,彻夜难眠,重用焦甘草,患者服用三天,病情大为改善……


心绪焦燥时,不可一味打压

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欲望太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心常常无法静下来,当心无法入静的时候,心主神明的功能就会慢慢丧失,心为君主之官,其君主之位,也会慢慢丧失,失去了神明,失去了君主,身体内的气机就会逆乱,五脏六腑各自为政,患者就会感到百般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患者就会处于焦虑和焦躁状态。如果此时强制性采取镇静、抗焦虑的手法,只是打压或者麻痹身体的反映,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恢复心主神明的功能,恢复心为君主之官的地位啊。

借用焦苦入心,借用甘能缓急,这样心神就会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当心静了,一切都开始回归了,五脏之气各归其位,身体内的气机开始有序循环,升降出入,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啊。

如果心静不下来,无法安然入睡,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正常生活,不妨喝上一碗焦糖水,缓缓急,然后再改改生活习惯,让生活的节奏慢一点,让心的运转慢一点,这样你体内的君主之官,就会稳稳坐在君主之位,天下也就太平了,还何愁逆乱之贼呢?


【编后语】

焦苦入心,甘能缓急。

中医是一门讲究从整体宏观角度来看待身心的智慧之学,而非单纯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临床中,更非通过简单意义上的补泄起到阴阳平衡的作用。先辅助引导身体的器官各司其职,再来进行损有余而不足的协调管理,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备注:不过失眠的情况也分为实证和虚证,建议大家最好经过医生看诊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进行实践。


【作者介绍】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

自幼随祖辈学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自创任之堂,运用纯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著有《医间道》、《万病从根治》、《高手过招-中医临床实战录》等畅销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