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庭阵发症—神经和血管的缠绵

 老赵0717 2018-03-20

患者毛某,女性,42岁。主因发作性头晕2月余入院。

患者2月来间断发作头晕,多于转身或变动体位时发作,持续时间数秒钟,反复发作,频率 2-5/日不等。恶心、未吐,无视物旋转及复视,无耳鸣、耳聋,无言语不利及肢体活动障碍。曾多次就诊,症状均无改善。

查体:BP 134/96mmHg,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既往病史:既往高血压病史,肾上腺囊肿病史,行手术治疗。脑梗死病史,无后遗症。

入院后完善头颅核磁:见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压迫左侧前庭神经。



考虑:前庭阵发症,予卡马西平 100mg 2/日口服,2天后因患者不能耐受卡马西平副作用停用,改为拉莫三嗪片口服后症状明显改善,现患者已无头晕症状发作。

 



讨论:

前庭阵发症(VP)是近年来越来越多见的一类眩晕性疾病,因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但因发病率低,医生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如患者表现为短暂性、频繁发作性眩晕,并伴有以下特征,就需要考虑 VP 的可能1. 旋转性或体位性眩晕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伴有姿势和步态不稳;2. 特定的头位或高通气可导致发作,并且头位改变也可以影响发作;3. 在发作的过程中出现单侧听力下降或耳鸣,阵发性或持续性;4. 随着疾病病程进展,在发作期可检测到前庭神经/蜗神经的病变越来越严重,但发作间期的病变不那么显著。5. 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后发作显著改善或减轻,即使是小剂量给药;6. 无其他中枢性前庭神经/蜗神经运动性疾病或脑干体征。目前有三种假说来解释 VP 的发病机制,包括:1. 神经血管压迫:2. 前庭神经核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3. 后颅窝血管畸形或动脉扩张也可以导致邻近的神经压迫。尽管正常人中也会存在生理性的压迫,但一般影像学检查为阴性。其中神经血管压迫可表现为点压迫、线压迫、袢压迫以及压迹形成。小脑前下动脉(AICA)压迫占75%,椎动脉占10%,静脉占10%,小脑后下动脉(PICA)占5%。治疗首选卡马西平,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 VP 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等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需注意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此患者因头晕反复就诊,并行头颅核磁检查,脑干、小脑均未见病变,虽经治疗,但症状无改善。询问患者病史,患者表现为频繁发作刻板性短暂性头晕,症状发作多于变换体位有关,但不固定,不伴耳鸣、耳聋,头颅核磁除外脑干、小脑病变,后经阅头颅核磁片发现左侧前庭神经处见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压迫,考虑:前庭阵发症,经拉莫三嗪治疗后症状缓解,故支持该病诊断。




参考文献:姜树军, 单希征. 巴拉尼协会前庭阵发症诊断标准解读[J]. 北京医学,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