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界第一狂的作家李敖昨日去世了。这位老人为“自由言论”“中华文化”“两岸统一”奔波了一生,在政坛文艺界横冲直撞,终于在台北荣总医院的病房里安歇了。虽然他从14岁起就离开中国大陆,但对大陆文化始终心向往之。在他的一生中,有多次来大陆,并在中国的5所大学里发表过演讲。 2005年9月,他到北京后前后在北大、清华和上海的复旦大学发表演讲。他虽然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但却在演讲中多次提及与北大的缘分:父亲是北大国文系毕业,儿子李戡同样上了北大;青年时代的李敖师承胡适、姚从吾等北大学者。可能正是因为他与北大缘分最深,所以在演讲中也指出北大的“孬”,并说王八多不是坏事,北大当时的吴校长和闵书记也在场,真是如坐针毡。 在清华的演讲言辞则要缓和很多。李敖主要给大家辨了清华的真假。说明清华是属于中国的清华,是老美故意说多了赔款,被我们发现追讨回来的。李敖强调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以自己的女儿李文为例子,提醒大家不要做“自了汉”——有点钱就出国,读了博士就在外国住下去,自己管自己,别人都不管。他说:“对中国你可以抱怨,可以不满,可以诅咒,可是告诉你,根就在这里。” 在复旦,他主要是讲更现实的问题,比如上海的发展巨变、中国的科学技术,他都是很积极的态度:“国家的富强是多么重要,尤其在上海我看到了。”演讲结束他还化用陆游的诗说:“我死诸君为我狂”——死后你们会想我想的发狂。 虽然每次演讲在大家看来都是天南地北的海聊,无主题、无提纲,但每次听完李敖的演讲,在座师生都有一种耳目一新,回肠荡气之感。他总结自己在北大、清华和复旦的演讲为一个系列: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 2011年,李敖又一次来到大陆高校,只不过这次是在南方的暨南大学和厦门大学。在暨大,他发表了《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的主题演讲;在厦大,他的演讲主题是《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将起》。同时,他也接受了两所高校授予的名誉教授头衔。 我死诸君为我狂,而今这句话似乎应验了! 本文作者:秋慕小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