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难题''''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主题沙龙

 玖玖家政 2018-03-20

(与会嘉宾合影)


8月2日,北京,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主办的Tsing Talk清聊系列主题沙龙在清华同衡百人会议室召开。



本期沙龙以《从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难题”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为主题,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行业大咖等齐聚一堂,就当前普遍关注的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难题,以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清河社区工作经验为例子,分为四个话题展开主题演讲和研讨。


首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佳燕从城市规划和社会学者的角度作了《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与适老化改造》的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


刘教授基于我国高速城镇化背景下社会老龄化的独特性,通过对社会空间大数据研究以及大规模社区调研的一手数据分析,提出需要重视宏观不同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空间分异和微观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差异,并充分把握当前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机会窗口,推动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同时,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当前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探索以构建信任为核心,需求-技术-利益三个维度支撑的新型工作机制,以及相关建议。


第二环节北京海淀清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刘洪霞从应用方的角度作了《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增设电梯工作汇报》主题发言。

清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洪霞


刘主任分享了基层做具体工作时的心得,详细的介绍了清河街道毛纺北小区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流程。在实施工作开展之前进行了周密的讨论,清华大学及社会研究机构的积极参与使得毛纺厂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安美收工,并展示了取得的成绩。


第三个环节北京华龄安康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周兵从产业视角作了《适老化改造中的需求与角色》主题发言。

北京华龄安康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周兵


周总站在一个安装电梯的供货商和负责商的角度分析改造中不同方的需求,并提出了专业化的设计施工和产品方案。详细的介绍了华龄安康如何协调和解决加装电梯相关利益方的矛盾。



第四个环节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部讲师 谈小燕从社会学视角作了《老旧社区治理,社区公共事务如何达成共识?--从安装电梯说起》的主题发言。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部讲师谈小燕


谈小燕博士分享了近几年在社区参与的社会学研究,通过培训讨论、建群等如何使得居民在社区中打造了一种温馨关爱的气氛,这样在实施其他方案的时候就会更加畅通和便利。并概述了老旧社区安装电梯遇到的种种问题、思考及探索。


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除了硬件环境改造外,也是一个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过程探索、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过程、市民化的过程。如何提升居民企业社区责任感及认同感,回归传统熟人社会,邻里守望相助的理想社区。


精彩研讨交流节选

 

北京老龄办 常务副主任 王小娥:政府要干的更多是在政策创制方面如何加大力度改革,修订过去原有的不符合现在条件的一些政策。2008年北京市八个委办局出文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时候需要百分之百的住户同意。但在2017年底政策已经调整,叫两个2/3。一个是2/3的业主同意,一个是业主面积要达到楼房的2/3。这个是政策的重大突破,全国还没有,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引领作用。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 林艳:刘佳燕教授提到的一点我特别感触很深,就是一个全龄的社区。虽然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一直在谈适老化的改造,但事实上小区的改造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有一个全龄的视角。这也是国际社会一直提倡的。从一个长期的生命周期,对每个年龄段的需求都应该有一个关注。不仅是老年人需要安装电梯,老年人需求改造一些设施,其实各个年龄段的人慢慢也会进入老年的阶段,例如孩子的婴儿车也对电梯有需求。引导他们也会从自身的长期、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就有了利益的切入点。


赛阳国际&金龄联合集团总裁 赵晓征:加装电梯各位老师都提到政府、企业觉得是为小区里面的老年人谋福利,而居民反对的问题。日本在90年代的时候,跟中国现在这个时期很像,也碰到很多居民反对的问题。包括台湾,都是有过这个经历的。因为中国我们刚好在这样探索和起步期的阶段,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刚才听到安装电梯的难度,这个都是可预知的。刚才我听刘主任也提到跟居民的沟通,充分跟居民的沟通。在日本,他们会开上百次的沟通会、推介会请各种专家,政府部门来讲解。通过这样深入的沟通,让居民看到改造后真实样子是对改善生活有好处的。中国其实通过养老从业者共同努力,共同来讲解,整个社会氛围也会有变化。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会像日本现在这样。而且中国会比日本的进程会更快一些。


北京体育广播《老年之友》栏目主持人 芳华:北京市率先提出两个2/3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这个政策出来解决一些问题。加装电梯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资金问题,政府都拿也不太现实,业主承担费用又太高,商家投入必须有回报。双榆树有个小区试点,他们采用的方式就是充值刷卡,很麻烦又特别不人性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程晓青: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大家初衷是非常好的,但老旧社区改造,难就难在怎么跟周边环境协调,跟老人沟通,让老人觉得你做这个事确实他愿意接受。我们需要社会学这些专业的协作,社会学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老人跟其它的年龄段的人真的不一样,他的想法很可能会受到子女的影响,当时的反应和过后的反应有很大的差距。这个确实是摆在我们美好初衷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前期的研究还是要做得比较深入才行,这样才能把有限的经费能够用在点子上,真正形成对老年人的支持。


北京人大副秘书长、内司委主任 刘维林:今天讲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说出了硬件、技术、资金,后续的运营管理等等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牵涉到我们基层的治理模式,我们社会公共服务治理模式的问题。我特别钦佩我们像毛纺北小区刘洪霞主任这样,在我们的社区里面,我们遇到利益不一致的时候,除了各种困难要解决的时候,最后就是要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怎么形成?工作怎么做通?这就得既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进行改进和改革。我们社区管理行政化,这是我们的弊端,实际上我们也是有优势的,我们有基层党组织,我们有社区居委会,这都是党的直接领导下,我们有这个传统的优势。同时我们要按照现代治理方式要求,比如基层的民主、基层的自治充分的协商、沟通,最后达到理解和信任。因为这不是光靠行政命令,不是光靠企业投入能解决的问题,最后真是社会治理方式的概念。这是很好的开端,这里面关键是体制机制。包括我们还有我们的创造、创新,只要是我们看到问题的重要,思路关键决定出路,老旧小区改造,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也会有多种创新的模式出来。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政策这里边就是政府敢于担当,社会形成合力,我们只要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和行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普遍关注,与会的各个领域的嘉宾都积极发言,为有效的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落到实处出谋划策。健租宝、青松康护、居然之家、小康安养等企业代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实践方案,从多视角、不同层面探索创新的业务模式。老年宜居环境涉及的面很广,后续我们还将继续以不同的视角以专题沙龙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


本次沙龙充分体现了“政、学、研、产”互动的氛围,就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这一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后续这类的沙龙和研讨会将会常态化举办,关注养老的方方面面的话题。


本篇是沙龙的概要性报道,后续将会陆续推出沙龙详细内容的系列报道,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