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上的民俗谚语

 文明Shiwenshan 2018-03-20

蒙古族民间谚语,是游牧民族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艺术总结,用词简炼,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马不吃夜草不肥,羊不吃走草不壮

这则简短的谚语,蕴涵着深厚的生活经验:夜半,是骏马养膘的最佳时辰。在夏季的夜晚,勤劳的牧人总是披着袍子推开毡门,给骏马添加草料,或者头顶星辰,到远处的草场放牧马群。“走草”,是游牧的直接表达,为了让羊群吃到“走草”,牧羊人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跟随着羊群不停地流动。

喂牛,要喂三九;喂马,要喂三伏

会放,放一条线;不会,放成一片

畜群,是蒙古人的全部生活给养,因此,许多谚语,都与畜群有着密切的关联。观察一个牧羊人是否称职,要看他的羊群。一个优秀的牧羊人,会让自己的羊群走成一条线。如果看到羊群像星星一般散落在草地上,草原上的长者一眼就会看出,羊群的主人是一个缺少经验的牧羊人。

鲜花盛开的地方

欢乐的蜂蝶飞舞

心地善良的人儿

身边聚集着朋友!门德,门德!

门德,具有平安之意。这是蒙古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安语,无论是第一次见面,还是故友旧交,他们都会借用这样的谚语,表达彼此的尊重和祝福。

据说,成吉思汗为了感谢一只“救主人懂义气”的猎狗,把汗盔上的一缕红缨摘下来,亲手戴在猎狗的脖子上,并说:

主之贵贱,不变其报主之心

主之荣辱,不移其护主之诚

这则蒙古谚语,流传到今天,仍然是蒙古谚语中的金子,翠玉般作响。

许多谚语在一代一代的传颂中,启迪着蒙古人的思维,修正着蒙古人的行为。例如:

遇到干渴的时候

碱水,都是甜的

遇到饥饿的时候

疾藜,都是软的

这一则蒙古古谚,出自民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采记于郭尔罗斯查干花草原,后引入长篇叙事诗《嘎达梅林》。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

蒙古人自古就把谚语看作是善经、德经、正经,把谚语当作白天的眼睛、夜里的耳朵,在马背上流传,并得到广泛的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