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1.注意春捂: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天气变化快,气温时高时低。
2.远离春困: 惊蛰时节,气候回暖,人们很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要多晒太阳,多出去走动。
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 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肝脏功能或会失常,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此时饮茶可以有所帮助。 绿茶:在悠然的品茗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将肝火消弭,绿茶为佳,一些花茶也可助发生阳气,适宜在这时期饮用。 单枞:香气高的凤凰单丛茶,香气浓郁,可以助散发冬天积于体的寒邪,促人体阳气发,亦是不错的选择。 春之始,朋友们喝茶养生都要注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