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张型心衰误诊超声经验分享

 逆袭的牛鬼 2018-03-20


作者:王泽野            单位:解放军第202医院超声科


病例概述:

患者王永财,男84岁,因间断头晕十七年,反复胸闷,气短数年,加重八天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近期多次测量血压160/90mmHg左右。查体: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sT-T改变,胸部ct提示:胸腔积液,心脏增大,心包积液(少量);实验室检查:钾3.07mmol/L,血BNP1171pg/ml,心肌酶谱802U/L,肾功:肌酐1321umol/l。患者心衰症状明显,并患者血BNP(脑钠肽)明显增高。

次日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硬化,瓣膜钙化,左室壁心肌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55%,三尖瓣返流(少-中量)。


讨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手段,有研究发现舒张性心衰占临床心衰中的约50%[1],其临床症状与收缩型心衰大致相同。舒张性心衰时左室射血分数可正常或减低。检查者往往注重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射血分数),而忽略舒张功能的评估。此例中只考虑到脉冲多普勒的假阳性可能只提示左室顺应性低,而未能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检查中遇到左室壁心肌肥厚且左房增大时应注重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估,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尿毒症型心肌病中存在较多。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联合指南推荐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峰)与组织多普勒心肌运动速度(e’峰)的比值,来综合评价左室的舒张功能异常程度,E/e’比值>15是舒张型心衰肯定的诊断标准[2],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若满足E/e’比值>15,且三尖瓣返流速度大于280cm/s,应多向舒张型心衰考虑。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则会出现生理性减退,检查者易忽略对病理性舒张功能的评估。舒张功能减低,则伴随着左室充盈压力增高。


此病例中脉冲多普勒技术测得E/A峰>2,说明己经进入重度舒张功能障碍时期,而E/e’比值以大于15为临界值可更灵敏的提示患者左室充盈压明显增高。此例中血液生化指标BNP(脑钠肽)升高时支持心衰诊断,但BNP值单独升高不可判断是收缩性还是舒张性心衰,日常检查中利用超声心动图对舒张功能的分级评估可对舒张性心衰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绪玲,仉晓红,李虹等,超声心动图参数对单纯左室舒张性心衰的疗效观察,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第26卷第五期,809-815

[2]郭继鸿, 舒张性心衰新理念,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6(18) ,209-2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