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考 恩施州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袁儒海 按湖北省七市(州)教研协作体的安排,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团队由宜昌(主命题单位)、荆门(协命题单位)两市组成,审题团队由宜昌、荆门和恩施三市(州)组成。主命题单位根据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参考2017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各命题单位独立完成原创命题,再由审题团队联合封闭审题,最终合成一套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本次考试试题)。 一、试题评价 2018年七市(州)联考地理试题结构与2017年高考试题结构一致,试题依据2017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紧扣教材,关注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方向,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符合 “一体四层四翼”的顶层设计理念。地理有11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和两道选做题(二选一)。本试题以区域为主要考查载体,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水平,并强调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视野开阔,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色和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试题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实际,考查方式与角度新颖灵活,开放多元。 地理试题注重对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对地理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有较好的体现,是质量较高的试题,达到了高考训练和阶段检测的目标。 二、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 全州参加地理考试的考生有10175人,最高分73分,平均分42.4分,本试卷整体难度较大,全州难度值为0.42,区分度0.24。地理学科一本有效分为52分,本科41分。 本试卷中选择题难度最大的是第5题,为0.27,最易的是第三题,难度为0.86,综合题中难度最大的是36(3),难度是0.16,最小的是36(2),难度是44题,难度是0.62。详见表1。 表1 试题几个指标情况表
(二)学生答题分析 全州按湖北省七市(州)教研协作体的统一部署组织考试,统一远程网上阅卷,根据阅卷公司提供的数据和阅卷教师提供的分析素材,对学生答题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 选择题 选择题共11小题,共7小题,均分25.1分,难度系数0.57。各小题答题情况如下: 第1题 正确选项为B,难度系数0.55,难度高于选择题的平均水平(考生答题情况见表2)。错选A的比例高达33.54%,干扰项A对学生的迷惑度非常大。 表2 选择题1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第2题 正确选项为D,难度系数0.52,高于选择题的平均难度相当(考生答题情况见表3)。考生错选C的比例达34.62%,错选C的是因为第一题错选的结果的延续。。 表3 选择题2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第3题 正确选项为C,难度系数0.86,是选择题中难度最低的一道题(考生答题情况见表4)。 表4 选择题3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第二组题4 和5两题,难度相对较大,对等高线图的判读存在很大问题,第五题难度值是0.27,是选择题中最难的一道。正确选项分别是A和C。详见表5。 表5 选择题4、5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第三组6、7、8三题,考查的是农业生产方面的试题,涉及到作物的生长习性、区位分析、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学生答对率相对较高,但第8题答对率很低,难度为0.36,学生答题在答题过程中没有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所致。 正确选项为ABC。详见表6。 表6 选择题6、7、8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第四组9、10、11三题,考查城市化方面的问题。此题组正确率相对较高,但10、11题答得不在理想。考生对材料中给出的新知识“精明增长”理论学习不够,造成选错误。正确答案是CAB。详见表7 表7 选择题9、10、11考生答题情况统计表
2. 综合题答题情况 本试题有两道综合题,满分46分,均分10.72,难度系数0.23。 ⑴ 第36题 第一小题“简要说出南海海底地形特征。(6分)”,根据等深线回答海底地形特征,这本是一道很容易的题,根据等高线描述地形特征的问题在平时训练中很常见,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把等高线换成等深线,学生就不会答题了。此题难度为0.16,反而成为很难有题目了。 第二小题“自古以来西沙群岛就是我国渔业生产作业的重要区域。简要评价西沙群岛渔业生产作业的自然条件。(10分)”,评价渔业生产作业自然条件,但学生答成了渔业的生产条件。审题出现了偏差,致使答题错误,得分率低。 第三小题“三沙市拟在甘泉岛开发建设高档海岛旅游度假中心,简述甘泉岛在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侧重点及必须注意的问题。(8分)”,平均分只1.29分,学生答题中语言描述不规范;四字短语较多,分析不到位,细则不明确;基础设施侧重点不会答,基础设施有哪些方面不明确。 (2)第37 题,仿照2017年全国I卷命制,难度较大,老师反响良好。 第一小题“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其原因。(9分)”此题考查高山积雪带的积雪覆盖率坐标判读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获取文字信息能力(尤其是积雪覆盖变化率的概念),但学生读不懂坐标图,仅从曲线变化上找规律,没结合数值来判断。不知道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学生不会迁移运用地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比如海拔1100m以下的地区,积雪面积不变,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想到是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已经融化完了。夏季积雪面积下降,不会联想到是夏季气温高,积雪消融。 本题学生得分平均分为1.79分,难度为0.2。 第二小题“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6分)”此题得分也不高,得分仅为1.35分,难度为0.23。此题学生审题不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得分较低。 第三小题“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冰川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同时考查冰川融水的季节,从学生所做的得分情况看,得0分、3分、5分的居多。关于季节,很多学生写的“冬季”和“春季”,季节并没有结合材料二分析,缺乏基本常识和分析能力,然后原因分析大多只说到气温的升高,冰雪融水量大,而并没有想到地形方面,外力作用方面。原因分析很多学生只说理没说果,并没有分析透彻。 3。选做题答题情况 第43 题“如果你是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导游,你将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10分)”此题是从新的视角——利用“大数据”来考查旅游地理知识,并且从导游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多数学生不知道怎么分析导致得分较低。 第44题 “分析露天堆放废阴极炭给当地带来的环境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10分)”是一道常规题,学生答题相对较好。但两个选做题的难易度不是很匹配,43题少见,平时少训练,难度较44题大。 二、后期复习建议 1. 反复研读《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是命题依据,《课标》是教材编写依据,是教学要达到的最低要求标准,是高考学科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好对本年度高考的的内容、考试形式等作了要求和说明,建议老师一定要逐字逐句认真研读。 2. 精选、精讲和精练试题,注重思维过程训练培养,着重能力和素养提升 现在的高考不仅仅是考查学科知识,而重在考查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对学科知识查漏补缺,同时,注重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试题的选择和讲评都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选题前老师要先做,讲评前要作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学科素养。 3.用学科的慧眼关注社会热点,扩展学科视野和学科必备知识的广度 4.后期复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课堂容量与面面俱到、讲练比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讲评的方式与方法。
2018年3月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