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福耀玻璃2016年年报,发现福耀99%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于汽车玻璃。 要知道,世界玻璃制造巨头日本的旭硝子、板硝子以及法国的圣戈班,虽然都在生产玻璃,但没有谁像福耀这么走极端,就干汽车玻璃。比如,旭硝子的产品有“玻璃”、“电子”、“化学品”、“工业陶瓷”,玻璃不仅有汽车玻璃,而且有建筑玻璃。 回到国内,比较知名的信义玻璃,产品涵盖优质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建筑节能玻璃及超薄电子玻璃产品等领域,自称是“全球领先的综合玻璃制造商”。 跳出玻璃行业,再看其他公司,走多元化道路的比比皆是。格力电器不只是制造空调,还做电饭煲等小家电,最近两年开始做手机,现在还准备做新能源汽车。 雅戈尔也是,印象中就是生产高档男装的,其实很大部分收入来自地产和投(chao)资(gu)。 再比如王首富的大连万达,那更是多元化的典型代表了,一开始搞住宅楼开发,后来搞商业地产,后来又涉及电影、体育、旅游等。 乐视就不用说了。你懂的。 走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历来是商界争论的焦点,也是很多企业家的困惑。而且,一般的规律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离天花板越来越近,企业就倾向于走多元化,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也有企业是发展壮大了,自信心膨胀了,以为自己啥都能做成;也有的企业,历来就是啥赚钱就做啥。 无论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都有很成功的代表,也有很失败的典型。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似乎并无高下之分,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有没有那个跨界能力。 我好奇的是,为何福耀玻璃要在汽车玻璃这一棵树上吊死,在汽车玻璃一条道上走到黑呢?曹德旺老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福耀一开始就决定只做一片汽车玻璃吗? 答案在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老先生的自传《心若菩提》里面。 福耀玻璃的雏形,是一个水表玻璃厂,属于乡镇企业。1976年,头脑灵活的年轻人曹德旺告诉公社企业办主任方仁钦:一块水表玻璃,只有碗口大么大一小块,能够卖5-8毛钱。一平方玻璃可以做100片,而市场上一平方玻璃只卖5块钱。也就是说,1平方玻璃,可以做100片水表玻璃,磨一下就增值10倍。 1979年,高山异型玻璃厂开始试生产。虽然参与企业创办,是企业灵魂人物,但曹德旺并非厂长,只是一个采购员。 然而,由于是大锅饭体制,高山厂产品质量不合格者居多,且成本居高不下,直到1982年,高山厂连年亏损,公社决定把这个烫手山芋甩给曹德旺,让他承包。 曹德旺就联合几个人,把高山厂承包了。 经过曹德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水表玻璃厂凤凰涅槃,不仅扭亏为盈,还大赚一笔。曹德旺一举成名,成为福州市劳动模范。 1984年,为了建设新的水表玻璃厂,曹德旺到外地出差。途中,他从司机那里了解到汽车玻璃的惊人暴利:马自达汽车换一块挡风玻璃,要6000块钱,如果急,要8000块钱。 曹德旺当时第一个反应是:“太离谱了。日本就这么欺负中国人吗!” 当时,中国并没有国产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怒而生智: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得上、用得开心、用得安心。 在上海耀华玻璃厂的帮助下,1985年5月,高山厂就生产出第一片汽车玻璃。这样的汽车玻璃,不仅维修厂可以更换到,一片才1000多块,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自然,曹德旺赚翻了。 由于企业效益很好,1987年春,县委同意由曹德旺负责兴建闽融上海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上海耀华玻璃厂以技术入股,合作生产汽车挡风玻璃。1988年5月,公司第一期工程投产。 1988年,曹德旺忍痛花大价钱在芬兰买来全球领先的技术设备HTBS。有了这个设备,不用模具就可以生产边窗玻璃。福耀玻璃的生产率和技术水平**提升。正如曹德旺所料,这台设备在1989年4月投产之后只用6个月就收回全部投资成本,一年就赚了2000多万元。 1991年,福耀股票成功发行后(不是公开发行),除了建工业村,福耀还涉足装修公司、加油站、配件公司、高分子公司,还有香港的贸易公司,等等。 1993年6月10日,福耀玻璃获准在上海股票交易,曹德旺因为拥有500万股股票而成为亿万富翁。但是,因为多元化的问题,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首先原来的汽车玻璃业务因为准入门槛低,全国一下子冒出几十家企业,效益急转直下,收入还不够付银行贷款利息。 更要命的是,那时,福耀的大量资金压在工业村(房地产)项目上,项目又在打官司,加上海南房地产泡沫危机,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 危机面前,老曹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福耀将来的发展到底是混业经营,还是专业经营?他甚至想,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就退休了事。 于是,他四处调查、访问,向高人请教;其次,回顾以往他人的意见和实践…… 通过朋友介绍,焦头烂额的曹德旺专程拜见香港交易所的梁总监。梁总监看了几眼福耀的报表,就直率地说:你这个是个垃圾股,要说投资者喜欢玻璃就会投资玻璃,要是喜欢房地产的话会投资房地产,可是你小小的公司什么都做,谁买你的股票?梁总监告诉曹德旺,一个公司要专业化,才可以写出好的招股说明书。你应该看自己擅长做什么,其他的都重组掉。 曹德旺认识的一位台湾商人张天常看到福耀的困境后,委婉地送给他一本台湾出版的书《聚焦法规》(《FOCUS》)。这本书是全球最知名的营销大师之一艾尔·赖兹(AL Ries)写的。打开书,曹德旺就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两个例子给曹德旺带来很大的震撼。 一个是关于太阳光的。 太阳光以每小时数亿兆度的热量射向地球,在靠近太阳的几万公里的地方,什么东西都会融化掉。而对这样大的光能,人类却可以在海滩上架一把遮阳伞,就把它挡住了。地球上的人可以躺在海滩上,喝着冰镇可乐,美美地晒个太阳浴,为什么那么高热量的太阳光不会把躺在沙滩上的人烤焦?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149597892公里,非常遥远,太阳辐射面太大太散,那么大的威力伤害不到我们。但是,如果有一个小孩子用一面镜子(放大镜)在沙滩上收集阳光,将阳光变成一束光,再这个光束射向地板或者是石头,其威力就无比强大。这,就是聚焦的力量。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便利店的。 当你开车到纽约市郊远离纽约的时候,当你进入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的小山村时,你会发现这里仅有一个便利店,店里货品一应俱全。为什么?因为这里只住着几十户人家,店老板为了求生存,必须什么都卖。如果回到纽约,你能看到的商店几乎都是世界大公司的品牌专卖店。这就是现代化。 为什么经济落后的地方适合杂货店生存,经济发达的地方适合专卖店? 这本书接着以王安电脑等诸多美国公司为案例进行剖析,最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必须专业化经营,才能做强,才能做大。 放下书,曹德旺想:人的时间、精力、经验、资金都是有限的,要把这些有限的东西发挥出最大效率,就得像小朋友手中的放大镜,将发散的阳光聚集成威力无比的光束一样,专打一点。 回到经营企业上来,曹德旺想,企业经营更聚焦是一样的道理,多元化是经济落后的一种产物,而专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 当时,很多朋友劝曹德旺做网站。那时时兴IT,股票触网及就暴涨。也有人劝他,你靠维修玻璃市场,如果在中国开几百家维修店,就占领了维修市场,福耀将如虎添翼。 但是,已经大彻大悟的曹德旺并不这样认为。他写道:“因为我已经清醒,决定选在制造汽车玻璃作为我的主业,并为之奋斗终身。” 最后唠叨一句,本文的目的是回答曹德旺董事长为何只做汽车玻璃的原因,不是讨论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优劣。因为,多元化、专业化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目前看来,专注做一块汽车玻璃,是适合福耀的。 @今日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