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幅书法作品拍卖价1200万,你怎么看?

 skysun000001 2018-03-20


阳明故事

(7)

一流的书法家

                                                            

                                                   ▲王阳明《若耶溪送友诗稿》册  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本


这是王阳明的一幅书法作品,201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中,成交价为204.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万。左下角字体明显不同的两部分,是晚清教育家、书法家罗振玉所题的跋,与王阳明这幅书法本身没有关系。该作品原件现存于日本大阪博文堂。

 

这部作品书于1504年,时任刑部云南司主事的王阳明33岁,因病在老家江浙余姚休养。恰逢内兄诸用冕(王阳明夫人诸氏的哥哥)赴南都考试,王阳明与之分别于若耶溪,这幅书法作品因此而作,既抒发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对内兄的美好了祝愿。全文如下:

 

若耶溪上雨初歇,若耶溪边船欲发。

杨枝嫋嫋风乍晴,杨花漫漫如雪白。

湖山满眼不可将,画手凭谁写清绝。

金樽绿酒照玄发,送君蹔作沙头别。

长风破浪下吴越,飞帆夜渡钱塘月。

遥指扶桑向溟渤,翠水金城见丹阙。

绛气扶疏藏兀突,中有清虚广寒窟。

冷光莹射精魂慑,云梯万丈临风蹑。

玉宫桂树秋正馥,最上高枝堪手折,

携向彤墀献天子,金柜琅函贮芳烈。

    内兄诸用冕惟奇负艺,不平於公道者久矣。今年将赴南都试,予别之耶溪之上,固知其高捷北辕,不久当会於都下。然而缱绻之情自有不容已也。越山农邹鲁英为写耶溪别意,予因诗以送之,属冗不及长歌,俟其对榻垣南草堂,尚当为君和鹿鸣之歌也。

    弘治甲子又四月望,阳明山人王守仁书于西清轩

    垣南草堂予都下寓舍也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集“心学”之大成,在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史称“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由于他在多方面的突出成就,掩盖了其书法上的光芒。明中后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称赞王阳明的书法说:“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阳明)乃不然,以人掩其书。观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已传矣。”

 

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后代,又世代书香门第,王阳明自幼受此熏陶,血液里流淌的是文化的基因。年轻时的王阳明热衷于辞章,同时对书法也非常感兴趣。史料记载,1488年,17岁的王阳明新婚之后,在岳父诸养和家里住了一年多时间。那段时间,他主要精力是练习书法。第二年离开江西南昌回浙江余姚时,他把岳父官邸里的几箱纸全都用完,可见他用功练习书法之刻苦,而书法水平也因此大有长进。

 

关于如何练习书法,王阳明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阳明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程颢)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可见,王阳明练习书法,并不是简单描摹字形,而是力求掌握字形背后的神韵,追求是书法所传递的意境。他还引用北宋大儒程颢对书法的认识:书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心法,这种书法同时也是做学问的根本。所以王阳明特别强调“用心”和“敬”,把书法当成自身修行的一部分。他经常说,凡事都要在“心”上下功夫,“”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好了。正因为如此,王阳明的书法作品挥洒自如、随心所欲,师古而不泥古。


王阳明现存的书法作品大概有百余件,一部分留存在中国大陆,还有相当一部分散落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或者由名家珍藏。

 

最后,再来欣赏一下这幅书法作品的大字版: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转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